今天的阅读内容是第四章囚禁之彻底投降、长期创伤症候群。
昨天说到受害者在加害者的种种手段下渐渐失去自己。对受害者完全心理控制的最后阶段是要迫使她违反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背叛她的基本人际网络。在这个时候,受害者往往会成为加害者的帮凶或加害者。用创伤患者自己的描述是:我被任何可能的方式羞辱,被剥夺一切尊严,退化成一只动物,再退化成植物。我开始丧失所有的力量的源泉,简单的只求活着取代了一切,努力渡过眼前的磨难让自己活到明天,就算是一种胜利了。在这里创伤患者还有求生的本能,在这个阶段,患者心理上的沉沦状态还可以逆转,受害者处于屈服和积极抵抗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创伤再持续下去,患者就将进入第二阶段,受害者丧失求生意志。丧失求生意志和自杀式不同的。自杀的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是一种反抗的意志,它维护了内在的自我控制感。而丧失求生意志,则是全然的放弃态度,无所谓生死、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遭受长期而重复不断创伤的人,会发展出一种潜伏而持续恶化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侵害腐蚀一个人的性格。遭受单纯急性创伤的受害者,可能在事件后觉得“我不再是原来的我”,而遭受长期创伤的受害者,则会觉得自己永远无法挽回的改变了,觉得“我不是人”。过度警觉、记忆侵扰、禁闭畏缩持续困扰着受害者,其中最凸显的是禁闭畏缩症状,受害者的生活目标退化到只是活着,心理上的禁闭畏缩已成了适应生存的必要形式。受害者只能试图改变自己对外界的意识,学着改变无法忍受的现实而求取生存。心理学上称解离。在生物学上,解离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开为游离抗原和抗体。在心理学上的解离怎么解读呢?是一个复合的我分离成肉体的我和精神的我吗?感觉不是,好像是把意识上统一的我分离成原本就在我体内的不同性格的我。是受害者为求生存而发展出多重人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