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过云雨 7/21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小时候会觉得要和大多数人玩在一起,要融入圈子,这是所谓的“团结”,有凝聚力。
那时候的想法比较单纯,大家玩在一起,有着共同的目标,不是为学习,就是为玩乐。
曾经为了成为人缘好的人,刻意结交了许多朋友,最后的结果是认识的人很多,真心的朋友特别少。
到了后来,越来越觉得朋友重质不重量,知己难求。过多的朋友,那只是说明,朋友的用途特别广泛。
我不喜欢把别人分类,也不喜欢被人所分类。随着距离的拉远、联系地减少,原本的朋友越来越生疏。
相聚见面变成一副刚相识的模样,陷入无话可说、拼命找话的尬聊状态。
曾经为此焦虑过,觉得自己人缘差了很多。但转念一想,如果进入的是吃喝玩乐的好友圈,那朋友数量多有何作用呢?
价值观的不同、选择的行业等原因,造就了不同的交友状态。
长大后的世界,变得多维、复杂了许多。大家在一起,思想的碰撞,个体思想的独立性,每一种想法都值得被允许和肯定。
随着思想的不同广度、宽度的变化,我慢慢选择了“圈子不同,不必强融”的做法。
我不再强求自己要维系多年的友谊,也不再为别人的一句,你们还有联系吗,而感到难过。
我不想浪费时间在无效社交、吃喝玩乐、尬聊上,只想与同频的小伙伴共同成长。
因此朋友会越来越少,但我不想为了体现好人缘,而强行融入不合自己价值观的圈子。
我觉得,两个人相识正如磁场般吸引彼此。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需要时时腻在一起,但只要你有困难,我总会鼎力相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话不投机半句多,选择自己喜欢的圈子,放飞自己自由交友的心,做快乐且独立的自己。
如果,两个平行世界的人无法相交,那就不要勉强了,所谓好聚好散,可能就是我们对一段关系最好的态度吧。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写到过:“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