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大多需要的是外表整洁,讲秩序,懂礼貌,按流程办事;可孩子并不在意这些,很多孩子不会自觉自愿的去做一些事,比如:主动去洗澡,主动说一些礼貌用语,按时睡觉 ,不随地乱扔玩具等,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更甚。家长往往花很多精力去管教,只是我们的态度越是强烈,孩子就越反抗。
为什么有时说了100遍,孩子也不会听你的?
01
唠叨,让你的话语失去力量
有的家长反复说、持续说,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出改变,但事实上却达不到父母期望的效果,有时还会引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赖床,妈妈每天催十遍八遍,孩子依然每天赖床,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超限效应”,意思是说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所以唠叨久了,再耐心的孩子也会心生厌倦,父母说出的话也就没有力量了。
02
不注意语气和态度
有的父母常用命令、威胁、批评、盘问、比较语气与孩子交流。
比如下面这些话:
责备——说过多少,你从来都不听!
谩骂——笨手笨脚的!
威胁——你再这样,妈妈就丢下你走了
警告——别往那儿爬!你想摔死吗!
这种语气,孩子偶尔能听你的,但事实上算不上有效的教育手段,时间久了,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
没有人愿意有人用这种语气和自己沟通,孩子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就能感受到这种语气对孩子的伤害。
03
要求孩子,自己做不到
有几句话说的很好:
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
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
一等父母用行为管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直接模仿对象,要想孩子表现出积极正确的行为,父母给孩子模仿的榜样。有的父母一边怒吼孩子玩游戏不看书,一边自己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父母对自己每一个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那要如何做呢?
1.
沟通是基础
当事情发生了以后,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说教,甚至打骂,父母只是发泄了自己看到结果时带来的怒气,甚至都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什么时候、怎样发生的。
发泄了情绪,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所以沟通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情绪,在此前提下,询问事情的细节,也会让自己更加理性地对待一切。
2.
学会倾听、接纳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孩子不配合的时候,父母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量,了解清楚事情的缘由,接纳孩子做出这种举动背后的原因,并站在孩子的层面去沟通,而不是试图说服孩子。
3.
鼓励和表扬
当孩子表现很好的时候,父母要客观描述性的赞赏孩子,比如:“我看到地板很干净,玩具都在架子上,走过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你是小能手。”
遇到事先规定好的事情,孩子任性不遵守规则,家长也不可让步哦,一旦让步,接下来会变本加厉。及时鼓励,稳定情绪,讲明道理,温和坚定地保持规则,是最有效的方法。
综上,良好的沟通,足够的尊重,客观的对待,及时的鼓励,与孩子一起成长。
往期精彩回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