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据考古发掘资料显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了原始的货币。四千年来,中国金属货币的铸量极大,留存至今的难以数计。
钱币历史悠久,收藏者络绎不绝,钱币市场相对混乱,收藏者也常会陷入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非名钱不藏
背穿上“陕”的宣和通宝很多的古钱收藏爱好者,都喜欢将一些公认的名币作为古钱收藏的主攻方向,而这种收藏行为一经形成习惯,也会使藏友的收藏之路越走越窄!
浩如烟海的古钱中名币毕竟是凤毛麟角,不可能经常出现在藏友的视野之中。
如背穿上“陕”的宣和通宝、背穿上“河”与背穿下“户”的万历通宝、背上“照”或“帅”的大明通宝、背穿上“川”的大顺通宝等,也属于珍品一类,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一旦遇上了,万不可错过。
误区二:非铜钱不藏
宋元通宝中国古代的金属币以铜币数量最多,也最为常见,于是有些藏友错误认定铜币才是古钱收藏的主流,这是个认识误区。
历史上好多朝代铸造的铁钱、锡钱,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如宋代铸造的“宋元通宝”“太平通宝”“皇宋通宝”“天圣元宝”等铁钱;清代咸丰年间铸行发行的“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等铁钱,均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误区三:非整币不藏
货泉收藏钱币的人都知道钱币的品相是影响钱币价值的因素之一。品相不完整的古钱向来容易被弃之如敝屣。
品相好坏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古钱本身所附带和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才更为重要。
如汉代王莽新朝时期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期铸造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出现最早的美术字,这些古钱不论品相如何,均属于古钱当中的珍品,本身的价值也并不低。
误区四:非大币不藏
咸通玄宝在收藏古钱时,有些藏友更青睐于器型较大的金属币,但其实有些器型较小的古钱收藏价值也是可观的。
古钱的收藏价值并非一味取决于古钱器型的大小,诸如“咸通玄宝”“大蜀通宝”“大齐通宝”“乾亨通宝”“天显通宝”“皇统元宝”“大朝通宝”“中统元宝”等器型较小的古钱收藏价值也是很高的,其中更是不乏珍品。
小赞有话说:
在收藏古钱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以偏概全,学会综合性地判定古钱的收藏价值才是上道。
上述的误区如果您没犯过,那么说明你在收藏古币上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如果上述的误区也曾是你的误解,那么就请收藏本篇文章,小心不要入坑了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