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御堂健康资讯 我们常说阳气能够决定人的健康程度;阳气是人体的动力;阳气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那么阳气是什么?
《中藏经》:“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顺阳者生,顺阴者死”。“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
阳气主宰着人的生死。养生就是固阳 治病就是治寒。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阳气,也就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等疾病;
二是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根本,阴液对人体起滋养濡润作用,肾虚便会水亏,人体得不到阴液的滋润,便会出现咽干口燥、烦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
每到冬天,由于阳气的封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能量和热量供应不足,很多人会出现手足冰凉、畏冷喜暖,这在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这个时候寒气最容易进入体内,因此固阳治寒成为了重点。
| 阳气不足的表现
01、 阳气不足
怕冷、手脚冰凉、消化不良、精神不振、无精打采、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
02、心阳不足
胸部、心脏部位发凉,稍微劳累点就心慌、气短、情绪低落、不爱笑。
03、肝阳不足
萎靡不振,没有生机,做事不积极,没有动力,处事犹豫不决。
04、脾阳不足
食少腹胀,肚子发冷,经常拉肚子,消化不良,自我感觉压力大,爱胡思乱想,容易得忧郁症。
05、肺阳不足
容易感冒,气喘,咳嗽,特别是顽固性咳嗽,哮喘久治不愈,爱哭,消极,做事没有魄力
06、肾阳不足
没有精神、面色发暗、性冷淡、手脚冰凉、腰以下发凉、小便多、夜尿尤其多、记忆力减退,做事喜欢半途而废。
| 适合艾灸补阳的人群
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会表现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懒言懒语,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这些均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的表现。
阴阳失调,久寒侵体者
艾灸疗法的产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所谓艾灸,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
| 艾灸补阳有奇效
艾灸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很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中医名医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 固阳保暖的七大穴位
【大椎穴】
大椎穴为“三阳”、“督脉”之会,全身阳气都在这里交汇。艾灸大椎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暖气”的总开关。
【肩井穴】
艾灸肩井不但能让肩部更暖和,还可缓解肩膀酸痛、头重脚轻、落枕等症。
【神阙穴】
寒冷季节容易着凉腹泻,而腹部的“暖气”开关就是我们的肚脐———神阙穴。艾灸神阙穴可使腹部温暖、面色红润,缓解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等症状。
【阳池穴】
阳池穴,这个穴位顾名思义就是阳气聚集的地方。艾灸阳池穴可缓解手部冰凉的症状。
【劳宫穴】
艾灸劳宫穴能够起到暖手助热、宁神养心、促进睡眠的作用。
【足三里穴】
上肢暖和了,下肢冰冷怎么办呢?《灵枢》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秋冬季节常灸足三里,可补中益气,让下肢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