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同学作为小书童,以最简洁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一下,让大家对这个获奖者先有个大概印象。
先了解一下格丽克的简介:
她1943年出生于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7岁时因厌食症辍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过诗歌,但都均未学至毕业,未获得学历,有过两段婚姻。1968年,她出版了处女诗集。她是美国的桂冠诗人,普利策奖获得者。这次的获奖理由是:以清晰明了的诗意之声,和朴素的美感使个体的存在具有了普遍性。
格丽克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自己最早的诗作创作于五六岁,并自认为是威廉·布莱克、叶芝、济慈和艾略特的传人,十岁起立下了成为诗人的志向。
但她一生写诗50多年,直到90年代才进入巅峰状态,于2003年当选桂冠诗人的。
按我们过去一贯的印象,诗歌大多是少年天才的行当,试啼的声音就是惊人的,诗人“老更成”的例子似乎少见。
那么唯一的理由就是,格丽克的诗歌在抒情之外,是充满思辨和沉思气质的,所以才需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来锤炼诗艺。
市场上她的书一夜脱销了,同学们迫切要看的可以选择电子书,要么等预售吧。
查了下,目前国内引进她的诗集有这两本:《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和《月光的合金》。设想,如果格丽克未获诺奖,这样的冷门诗集有多少人有兴趣去看,最乐观的销量估计也不过5000吧,出版社做这样的决定真不容易。
这两本书的翻译者柳向阳老师说,很多年来,我把自己的空余时间都花在了翻译格丽克上。现在,这个诺奖的冷门告诉我们:一直都有出版机构和热爱文学的人在默默地做着这些不计功利的事。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著名诗人王家新说:当前世界把关注点集中在那些看似文学,实际上跟文学没有深刻关系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上,以致于这几大家对诺奖的预测都是考虑国籍、性别、族裔等因素上。
而这今年一次,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格丽克虽然是个冷门,但却是诗歌的胜利,也是文学本身的胜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