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自习室小伙伴分享了潘婷的广告,聋哑孩子学小提琴的故事,触发了我想看一看之前一直只看了开头就没继续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晚上看了第一章关于兴趣的内容。
兴趣是包含了有趣和愉悦两方面。有趣是一种和不确定相关度很高的情绪,愉悦是一种和确定性相关度很高的情绪。这两个像琴弦和琴架,相辅相成。
兴趣不是那件让你舒舒服服就成功拿到结果的事,兴趣是那件让你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点爬起来,一边苦笑着骂娘一边咧着嘴干完的事情。这才是兴趣本来的样子。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某件事情突然感兴趣起来,先别着急评价这会不会浪费你的精力,有没有偏离你的规划,是不是有足够回报,留出一段空间,先让自己顺着这个兴趣走几步。这也许是生活对你的提醒。也许在模模糊糊的兴趣背后,有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等着你。如果你千年朽木脑袋突然抽出绿芽,难道不是因为春天来了?兴趣的第二个功能,就是作为学习的动力的来源,抵消能力培养中的重复与倦怠感。
有趣的事情不一定重要,所以学会让重要的事情变得有趣,才是关键。
回看过去这些年,我不知道兴奋这个词的感觉是什么,它对于我来说很陌生,我很少能够体会兴奋这个情绪。最近一个月,我从内心感受到了兴奋,滑板、吉他、架子鼓,这3样,是我一直想玩,但是我一直都没有付诸行动去尝试的,生活的琐碎太多,我哪有时间去折腾这些呢。那我为什么最近又能折腾了?我想,是这两年,通过个人成长,慢慢移除了成长障碍,也慢慢尝试去解开自我束缚的枷锁,也意识到如果我想要去到更远的地方,需要先尝试这世间很多的事物,我选择先从我心动且感兴趣事情的入手,结合自己的优势, 择从自己能够稍微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这些事物着手。比如我从小就对音乐比较敏感,5岁时家里有个玩具电子琴,我自己琢磨,半天就把《世上只有妈妈好》给弹出来了,但我后来也没正儿八经的接触音乐,谱儿也不认识,只是偶尔心血来潮时候,找个电子琴,弹一些会唱的慢歌儿,基本上会唱的都能断断续续的摸出来;此外,我的平衡能力不错,一直都喜欢走晃悠的那种吊桥之类的跟平衡感有关的事儿,以前学校学习广播操、健身操什么的,也是学得很快的那种,我想也许我的左脑对于艺术、情绪这些就天生敏感吧,所以最近看到滑板,就萌生尝试的欲望,大概玩了五六次,最近也大概能够找到重心,慢慢在水泥地上可以多次滑行了。
今天中午跟着一个视频练习了30分钟吉他,哇,手疼,现在还有2个小泡泡,但是还是挺开心的,不知道为啥,同事听我练习声音觉得很枯燥,但是我很投入,而且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傍晚还约了老师第一次学架子鼓,我拿鼓槌一直不顺手,尤其左手,接下来要多练习,老师肯定了我的节奏感,说我学得很快,他把别人学几次的内容,一次教给我了,在打鼓的时候,我也体会到了兴奋,感受到我内在的愉悦,全身心都投入的开心。
也许这就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那份全情投入吧,内在也很充盈。痛也不觉累,依然很开心,打鼓回来还挺兴奋的,体会和留存这份感觉在身体里的记忆。不确定我会玩多久,但是我会继续带着这份体验前行,希望不久的未来有一天,我能够享受音乐的乐趣,就像自习室小伙伴黄薇同学教乐理的初心“要让喜欢音乐的人都能够享受它”,其实我能够决定这么快就去尝试学吉他和架子鼓,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她的这句话。我也不知道这些对于生命来说有何意义,我只知道,他让我的生活多了乐趣和可能性,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呢,不试试怎么知道路在哪里?即使没有路,也可以选择自己创造。
小伙伴,你有什么一直想做但未做的感兴趣的事情,要不要也试试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