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王小波《黄金时代》,略感苦涩:小说里的主人公王二说,20岁乃是人一生的黄金时代,而他们的黄金时代却被困到边地去了。佛洛依德认为,性乃是本能。那么黄金时代的王二的性是本能的显性表现,“破鞋”陈清扬的性,也是如此,于是就生发了一段爱情(性爱+情爱)。然而在六七十年代,这样的情爱是不被社会认可和允许的,于是他们被认定为奸情,遂遭批斗。可以说,小说以情爱的表现,凸显了历史的真实。
文.革结束后,文学界出来反思历史的作家很多,虽然观点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六七十年代不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在经济上是如此,政.治上、文化上亦是如此。当一个人的黄金时代不能处于历史的黄金时代,那他注定是悲剧的。不过这灰色时代也并非一无是处,它起码促成了此后深刻的反思。
有人认为,反思并不代表问题的解决,对于社会.进步仍然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认,反思本身是极其重要的。这好比走路,虽然认清方向并不能解决一路上的曲折和险阻,但认清方向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它能防止人们盲目乱窜,也能告诫人们重蹈覆辙。甚至可以说,反思能适当阻止当下错乱的步伐。
所以也可以说,拒绝反思的年代,很难是历史的黄金时代。或者说,会反思的时代,才是历史的黄金时代。而经历过灰色时代,幸运的活到黄金时代的人,才会懂得黄金时代的难能可贵,才会自觉深入地去反思。于是我们有幸看到诸多反思历.史的文学作品,对历.史伤疤有较大范围的认知。这其中就有王小波,他写下的大量的小说、随笔,很有深意,非常耐读。此处且摘录一二:
关于语录。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说到“话语的捐税”,他写道:“我们听说,在过去的年代里,连一些伟大的人物都“讲过一些违心的话”,这说明征税面非常的宽。因为有征话语捐的事,不管我们讲过什么,都可以不必自责:话是上面让说的嘛。但假如一切话语都是征来的捐税,事情就不很妙。拿这些东西可以干什么?它是话,不是钱,既不能用来修水坝,也不能拿来修电站;只能搁在那里臭掉,供后人耻笑。”在真话资源贫瘠的中.国,话语的真实性从来都是值得怀疑的,但是王小波用“捐税”一词形容,真是直指其本质啊。
关于做人。他在《关于崇高》中写道:“自打孔孟到如今,我们这个社会里只有两种人。一种编写生活的脚本,另一种去演出这些脚本。前一种人是古代的圣贤,七十年代的政.工干.部;后一种包括古代的老百姓和近代的知青。所谓上智下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这个意思吧。”他不是编写生活的人,也不喜欢被人编写。追求幸福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不要设置别人的一举一动,也不要被人控制自己的一笑一颦,就像王小波笔下的特立独行的那只猪。
王小波的随笔可以说篇篇经典,句句珠玑。此处不再引用了,喜欢者可以买本他的文集读读。
然而天妒英才,王小波在他自己的黄金时代突发心脏病辞世,享年45岁,真让人感到遗憾。但其短短一生有这么多精彩的作品诞生,也已经让那些空活百年的人感到惭愧了。作家余杰说:“决定生命的价值的,是生命的密度而不是长度。”王小波丰富而精彩的作品,已经将他的价值提到极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