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恰当最美好的生活,大概是这样:
忙着过自己的日子,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读想读的书,每天都很充实,没有时间,去瞎凑热闹。
逢年过节,没有当年的味道。
只是期待不同而已,不再期望热热闹闹,不再期待丰盛的饭菜,不再期待新衣新鞋;这些过往的需要,现在每天都可以满足。
现在的人们,更需要:
一个人安安静静,一家人开开心心;不需要形式主义,勉强讨好他人,勉强去凑热闹;要是还需要,那大概内部,出现问题。
成年人的世界要看破不说破,要懂不要说。
比如:
一个人用丰富的辞藻发拜年信;
一个人用简单的话语发拜年信。
哪个更真诚?
用力过度,也有负面的作用;简单的可能未必真诚,但看到的人,能接收到,因为符合日常用语。
人们不喜欢官方的话语。
简单就知足。
伙食也如此,不要置办好酒好菜,而是平台的节奏,饮食有节,自己吃得舒服即可,不迁就莫名的需要。
其实是两种形态:
一种是亲戚朋友,怎么热闹怎么来,情到深处,都是在维持感情;
一种是孤独自我,怎么平和怎么来,江畔何人,原来自己在那里。
要怎么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只是想怎么选,时间会给出答案;喜欢热闹,就去营造;喜欢平淡,独处就好。
都是有代价的,看自己是否愿意。
还有就是,有没有支付能力;过去的艰难,独立很难,所以没得选;现代社会,把独立的个体,释放出来,所以有得选。
但是有些人,却焦虑了。
顾虑很多。
农耕时代,与游猎时代,是两种人情风格;农业需要稳定,有多少种多少,节省多少,是多少;
游猎不同,捕的鱼,猎的兽,不及时吃完,很快就坏,更容易豪爽,今朝有酒今朝醉。
商业文明,工业时代,完全不同。
虽然没有那么稳定,但也没有那么稍纵即逝;很多东西,需要重新适应,不是踏实过日子,不是焦躁过日子,而是时刻变动,但是可以托底。
意识到的时候,不容易走极端,因为不需要,哪怕掉入谷底,也不危及生命,没有那么脆弱。
更考验的是内心。
自己扛得住,就真的扛得住;不想扛,也问题不大;最怕的是扛不住的时候,要强行扛,能够扛住的时候,颓废摆烂。
都是对时间的荒废。
做能做的事情,把自己顾好;然做想做的事,把节奏走好;路可能不会,越走越顺,但内心会,越走越通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