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河图【履卦】

作者: 陈居奚 | 来源:发表于2021-04-13 13:46 被阅读0次

    履卦

    编号:(2,1)

    结构:上☰,下☱

    易经: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夬履,贞厉。履虎尾,愬愬,终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武人为于大君。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素履,往无咎。

    彔曰:履虎尾,不咥人,亨。

    河图释义:

    履卦;本义是如履薄冰,谨言慎行。本卦让我联想起《菜根潭》:“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煆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易经》讲述一位眼瞎腿跛的人行走在艰险绝境般的荒野;他为求顺利穿越毒蛇蔓布、沟壑虚掩的蛮荒丘陵之地,智慧地选择冒险尾随着老虎尾巴以获得某种照应。一个成语:狐假虎威。现代国际关系里,一些人少地小、经济欠佳军事力量虚弱的弹丸小国;依附或借助某些强国的威势而获取安全保护。这种生存模式;岂不与本卦不谋而合?河图体系《履卦》望之眩然若坠深瀑;密密麻麻的黑白小球仿佛接受某种意志力,而按照特定的规则或理论逻辑进行紧密排列。它超出我以往解读的任何一个卦象;内外圈层皆出现繁多的布絮般的粒子序列。本卦的南北质场特征并不明显;因此判断它位于物种谱系上的坐标区域,应接近某些至今不被人类所关注的某种未知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或病毒体,球体是长长的霉菌般的纤毫;雷达天线型的鞣质传感器遍布全身。它有一颗会释放光斑的充满活力的细胞内核;并且它的芝麻般排列的身体细胞已经有两个部位分化出类似青痘的感光感官,可以模拟环境空间的色调变换细胞的花纹。它的鞣质机体在阳光下泛出红褐色……

    微生物的维度。我们通过具体解析履卦粒子序列信息;以探究它在微生物领域的某些动态机制。往常我们积累的机械工业方面的解析方法并非不可用;但站在宇宙物质衍化历史而言,由微观粒子元素衍生出具有某些自主动态机制的微生物或病毒类型。这完全符合物质动态机制向复杂、多维度叠加繁殖的自然趋向。对于人类自身而言,对我们这个物种起支撑或决定作用的:除了适应生物繁殖的温和稳定的地球综合环境;相当重要的生态逻辑机制的优化功劳,在于地球上有着上亿年衍化史的遍布每个空间角落、并且具备超强环境改良能力的微生物种类。倘若没有微生物集群存在于我们的肠胃、血液,以及土壤空气里……整个生态运作系统即容易陷入崩溃;那时,航空科研技术及吐云吞雾的强盛工业文明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中楼阁。另外,微生物的另一重要用途,即是它们是天然优秀的科技工程师;它们可以运用地球资源制造出优质的物质原料。譬如,我们的祖先嫘祖,培育白蚕吐出丝绸;蚕桑养殖及丝绸纺织术,极大提升人类御寒保暖的能力。此外,蜜蜂酿造蜂蜜、绵羊产羊毛……值得深思的是,现代材料科学,似乎并未沿着这条思路,研究并解密微生物的天然工程师禀赋;反而我们尝试了诸多违背道德良知的杀戮手段来割裂微生物与人类科学之间的天然纽带。但微生物和昆虫类型,它们自身对资源的转化与分解、对微观粒子形态的编辑与重组能力;蕴藏着极深刻的物质衍化密码。因此,对微生物、病毒、细菌和昆虫的研究;可能揭示出隐含在宇宙深处的诸多物质序列衍化密码。我们必须树立一个基本情感认知:微生物、病毒和细菌,它们就是带有生命力量的、另一维度的微观粒子;并且参与和塑造了庞大的生物秩序体系。那么,我将以敬畏和仁慈之心,借助河图卦象指引给我们的光明;浅尝揭示某些生物密码。

    结构及其涵义。《履卦》内核米十字结构及苞衣层序列(上6,下6),此时寓意着生物内核;厚实的苞衣,仿佛坚韧的波斯地毯。一颗健康而强壮的内核,对于提升这种微生物的生存机率是很大保障。它的内圈层串联粒子序列是个庞大的链系(白2,黑6,白3,黑3,白6,白5);但我们不能将它们视作一个首尾衔接的线性管道。正如我们人类机体的肠胃结构与骨骼结构也不是密封链接的。我们认知《河图》卦象,须跳出传统线性逻辑的框架;而用立体的、系统的、动态机制的相位维度思维来解读它。它的外圈层序列(黑1,白6,黑7,白6,白5,黑1,白8,白7)。按照生物学的生态变化逻辑,外圈层与内圈层之间的的逻辑关系;可能并非简单的由此及彼,或相互构架的关系。譬如,鸡蛋孵成小鸡崽的过程里,并未内脏器官与外表羽毛及翅膀结构的先后次序。而是幼苗的完整生态结构及维度信息,是完整地在鸡蛋内同步发育的。这说明一个基本原理:河图卦象寓示的生物机制,并不表达从内核发育出内圈层、再由内圈层发育出外圈层的先后递增逻辑。而表示整个卦象的所有有结构层次,是同步地按照动态系统的立体维度构建的。这个基本原理实在太重要了。因为生物学和微观粒子衍化,二者存在很大差别。微观粒子可以由形成内核,后续的圈层结构可以通过吸纳环境资源来添加进去。但生物学的衍化逻辑却必须是由某种完整的生态机制实现的;并且这个生态机制内的所有维度信息是整体而同步地实现演化的。这个基本原则,普遍存在病毒、微生物和哺乳动物的发育类型里。比如说,按照微观物质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圈层构建逻辑;生物类型的构建逻辑,应该是由最小的病毒繁衍出某些微生物,然后由微生物繁衍出某些更复杂的大型生物,依次纵横垒加……但这显然与地球生物系统的现状不符;所有微生物、病毒和哺乳动物皆不存在彼此重组添加的体质结构,而是各自有独立完整的生态机制。奇特的是,许多微生物的形态很类似心脏、颗粒棒、纤维经络或发丝;但它们并不直接塑造更复杂的生命物质,也不变成体质原料或体质组织;而是保持独特生态机制,却以间接方式参与整个环境生态系统的经营与建设。它们更专注于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或者寻找寄宿物种。如何理解这种生物类型?我曾经认为微生物、病毒和细菌(孢子)可能是一些简单的、会游动的基因片段;倘若真是这样的话,应该由微生物和病毒进行某种编辑构架,然后经过基因片段的整合而衍生成复杂的基因形态。但微生物和病毒并未直接参与复杂大型生物的基因编辑工程,而是以隔岸观火、或者扮演磨刀石的陪练角色,对生命基因采取了攻击或并存或锤炼行动。简言之,微生物、病毒和细菌,与生命基因是生活在地球环境里的两个相位维度;它们彼此关联而各自衍化出完整的生态机制,却并不彼此渗透或转化进对方的基因维度。这从微生物、病毒和细菌对人类持续不断的攻击或寄生,两者激烈的交战即可判断。现代医学发现诸多机体病变,皆是由于微生物、病毒破坏了人类正常基因编码序列而导致的灾祸;而不是前者在企图向后者转化或渗透进后者的基因序列。比如说,一条狗窜进一座房屋;它并非是想成为房屋建筑结构材料的一部分。这个维度转化逻辑,非常形象地解释了病毒与生命基因之间的本质区别。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另一个基本原理:生命基因物质,可能与微生物、病毒和细菌形态存在某些亲源性;也就是它们皆是由某些特殊的物质粒子类型分别衍生的;比如酸型或碱型的微观粒子(核糖核酸)。这些酸碱型微观粒子,一部分向微型生物和病毒衍化;另一部分衍化出结构层次更复杂、相位维度链条更精细更紧密而更庞大的生命基因类型。但这种猜测是否符合客观真实,有待科学验证。

    两种相位维度的生物传感器。关于生命基因的起源;长期困扰现代生物科学,也涉及宇宙物质衍化过程里如何实现向生命物质类型演化的机制密码。但我们通过研究河图、微观粒子与微生物或病毒细菌之间的相位维度及其动态逻辑。

    (阴极)生物型官能时空传感器。它通常是指那些能够辨识环境空间元素、环境资源物质的细胞膜组织或生命粒子器官。它相当于蚂蚁头上的玻璃舱式的复眼、以及它那天线丝样的触须;但昆虫的官能传感器已经非常成熟;形态和职能分工更细致。而病毒和微生物的官能传感器则更原始而微弱;诸多自然辨别功能叠加在一起。但微生物的官能传感器组织,与通俗意义的视觉眼睛或听觉耳朵或嗅觉鼻子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绝大多数类型的微生物并没有类似眼睛或鼻子的独立器官;而且它们嗜爱生活在阴暗潮湿、常年累月里空气不流畅的偏僻岩洞或腐木或动物尸骸内……它们尤其害怕阳光辐射或噪杂环境。为什么?因为微生物的体质表面覆盖着大量的官能传感器。就象我们人类全身贴满眼睛纸。倘若大量或强烈的光粒子湍流倾泻在全身长满眼睛的微生物体制上;无疑是瞬间造成这种微生物被烧焦成一缕青烟;或者至少造成它的基因内核陷入瓦解和衰亡。微生物对来自环境空间的散兵游勇式的放射性粒子、紫外线、红外线和强电磁干扰粒子,也极其敏感;因为这些高速运转的粒子湍流会渗透进官能传感器,造成这种微生物产生功能性致盲。此外,大部分微生物的生存周期非常短暂;但它们自身基因编码的复制与物种繁衍速度非常迅速;它们以几何级数量规模、以毫秒级的繁衍频率,保证整个物种的数量只增不减;微生物的另一个超级武器,即是依据密集全身的官能传感器,对生存环境空间的波动指数及资源物质刺激感应或潜在生存威胁的调整适应能力非常强。它们可以迅速变异自己的内核基因编码方式,并且将新的基因编码模式传导给下一代;这样能够保持整个物种总是与环境因素保持内在的包容性。某些在地球上繁衍几亿年的微生物,甚至可以在极端高温熔岩或冰冻极地环境里冬眠长达几十年。这种超强生存能力,可归功于那些遍布全身的玻璃舱式的传感器。官能传感器的另一自然功能,是负责从资源物质、能源和盐分吸纳并转化。数量高达几千万种类的病毒体,它们的传感器结构更接近生命粒子的体积;但生态逻辑与微生物可能有渊源。仅靠官能传感器即独霸星球是不够的;我们知道决定微生物一切生态机制的是深居内核的基因编码;这些基因编码是被黑匣子式的苞衣结构封存的。那么,黑匣子里的基因编码信息如何准确地传达给那些机舱式官能传感器?这涉及到另一种极其重要的生物传感器:(阳极)机制或基因编码传感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九章  河图【履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zq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