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有情绪的评论,欢迎各位正义之士对号入座。如果有哪一点戳伤了你可怜的自尊心,或者是违反了各位的道德标准,我欢迎你们顺着网线或者wifi来弄死我。)
中国舆论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新闻报料、大V以及公众号纷纷发文转帖抨击坏人、当事人出面澄清、剧情反转、下一个热点出现,大家的注意力被转移。而被舆论骂得体无完肤得人,只有少数人能够洗脱罪名,或者被公众淡忘,回归正常人的生活;那些被大众铭记的人,最终也被贴上了“道德沦丧”的标签。
所以为什么你会看见,至今还有人说药家鑫该死,还有人说“彭宇案”中的老太引起了道德滑坡,还有人说罗尔是诈捐。当然,今天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已经没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些事情,因为现在,舆论的首要任务是打倒江歌的闺蜜,刘鑫。
在强大的舆论面前——其实说网络暴力更为确切——这些恶人一个个倒下了。但是,那些热衷于网络暴力的人啊,那些总是挥舞着道德的大棒去审判制裁别人的人啊,你们又比你们眼中的恶棍强多少呢?
这可怕的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不是中国特色。不说最近很火的江歌案,就说说刚刚过去不久的英雄联盟世界总决赛。昔日王者韩国STK1被老对手三星SSG“零封”击败,备受推崇的中单选手Faker失声痛哭。而这一次,韩国网民把锅甩给了在比赛中屡屡失误的队友,下路ADC选手Bang。有喊着让他退赛的,有质疑他打假赛的。
大家都心疼Faker的掩面而泣,但留给Bang的,只有谩骂和质疑。
而今天,也一样。大部分人都只关注江妈妈的丧女之痛,但留给刘鑫与其家人的,也只有谩骂和质疑。
这正常吗?这不正常。可为什么这么不正常的事情,如今还是反复发作,甚至是变本加厉?
首先,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着一种“替罪羊心理”。在一个恶性事件发生之后,人人往往急需寻找原因,也急于寻找情感宣泄的口子。“江歌为了你挡刀去世了,你居然还有心情做头发、发自拍?”,“江歌妈妈这么可怜,你却不肯见他一面”,所以大家一拍即合:“这是一个人渣,一个坏人”。而大众对于事实基础的选择性失明,又加重了这种情绪化的舆论倾向。从案发到如今处理舆论压力,刘鑫及其家庭都做的不漂亮,但如今大家了解(或者说愿意了解)的事实,都仅仅是江妈妈一方之言。
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情感宣泄的口子,找到了发泄自己满腔怒火的口子,找到了证明自己有血有肉充满正义的口子,更找到了安慰自己那颗麻木的内心的口子。而至于事实是什么,他们不关心。
其次,由于对社会舆论天生的畏惧,以及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缺失,让大家对所谓的主流舆论产生了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盲从。很多情况下,你不跟着舆论站队会会被说成冷血和无情,而你如果站相反的队,又会被说成是洗白或者无耻。在这种盲从的心理之下,很难有人站出来发出相反的声音;即便有,也会被主流的声音淹没。所以当人们对当事人口诛笔伐的时候,其实仅仅是在无限复制传播片面的言论,被舆论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根本没有起到推动事实真相还原的作用。
最后,自媒体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空前的话语权。过去我们只能通过一两家媒体了解这个社会,而如今人人都是新闻的创造者,人人也都是信息的扩散者。可现阶段话语权,并没有得到良好的约束。本来是人人可以发言的好事,逐渐成了人人可以不用为自己言论负责的坏事。而由于网络暴力这种群体性事件又很难找到责任主体,本来就所生无几的言论责任被无限制地均摊稀释,导致被害人维权无路,大部分情况下只能认栽。而相比之下,发声主体的收益(不仅有经济收益,更有精神收益)却高得吓人,网络暴力经久不衰就不足为奇了。
每一个人,都应该慎用自己的权利
好了,理性地说完了,咱们说点不理性的。
很多人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我的自由;也有人人说,刘鑫这种人渣就应该用网络暴力去制裁。
可是各位有识之士们,即便是自由主义盛行的欧美,他们的自由也有前提和界限。言论自由的前提是行事主体对自己言论的责任,而其边界是不损害他人的自由和权利。反观如今一次次地网络暴力事件,谩骂、诅咒以及人肉,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身心上伤害,甚至有人被骂得不敢出门。这样一次次地网络暴力事件,配得上“言论自由”这个借口吗?
还有啊,各位高举着正义大旗的人们,为了你们心中的公平和正义,是不是可以随意践踏法律呢?刘鑫以及其家庭已经为他们不合适的言行承担了后果,而试问你们所支持的可怜的江妈妈,有没有对自己泄露别人隐私的行为负责?当你们一个个参与到“支持对陈世峰执行死刑”的签名活动中的时候,你们的愤怒可以理解,但有没有想过不应该让舆论干预司法?
如果丧女的痛苦可以成为践踏法律的理由,如果为了你们嘴里的公平正义就可以不顾及社会基本的底线,敢问我们这个社会和他妈的丛林社会还有什么区别?
而真正杀死江歌的凶手陈世峰,你们为什么不去谴责?
咪蒙说杀人凶手有法律去制裁,而刘鑫这种人渣必须用道德去制裁。首先,咪蒙这位被不少人打上了“道德婊”的人居然说别人是人渣,这事本来就挺搞笑的。其次,即便刘鑫的做法真的有悖道德,社会道德自有其淘汰机制,也不烦劳各位正义之士张嘴伸手。而“刘鑫是否配得上活在这个世界上”这种沉重而庞大的话题,更不是你们说了算的,应该交给法律以及命运。
能够对一个热点事件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无可厚非,但每一个人都应该慎用自己手里的权利,在表达自己观点之前,应考虑是否合理(我甚至都不奢求各位能客观冷静中立,但至少要合理)。对于发声主体来说,我们的一句话仅仅是几个字符的事情,而对于那些站在舆论中心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承担的是舆论的压力。如今混乱的社会舆论,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席卷进来。今天你们是网络暴力的参与者,而明天就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道德从来就是用来约束自己的,所以即便你真的觉得你有资格去制裁别人,也请先用道德约束好你自己。远离网络暴力,起码在剧情反转的时候,可以少被打几次脸。
当然如果你一如既往地不要脸,那就当我没说。
他们倒下了,可你们并不伟大
想起来了《十二公民》里面的一个故事,大致是这样:一个老人年轻的时候在“文(HX)革”期间被拉到大广场上批斗,站在台上组织批斗的人是一个看上去恶狠狠的大妈。当老人带着沉重的牌子走上台的时候,他觉得他完了。可就在这时,有一双手把嵌脖子里的铁丝轻轻提了出来,那双控制着老人上肢的双手,也没有施加特别大的力量。老人觉得很轻松,但也很奇怪,于是他向大妈看去。结果大妈瞪了老人一眼,恶狠狠的说“看我干什么,好好接受批斗!”
老人回忆完这件事,他说,在所有人都觉得我有罪的时候,能有人可怜我,让我觉得还有希望。
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都应该给魔鬼辩解的权利。更何况,做错事情了刘鑫,根本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魔鬼。
一个渺小的家庭如今正在和强大的舆论为敌,这是现在刘鑫家庭面对的绝境。当一个专业的公关团队在面对这种突发事件的时候,都未必能处理得十全十美,那我们为什么要苛求一个普通的家庭做到完美?即便刘鑫真的就是一个无耻懦弱的人,但当她能够站在《局面》的镜头前与江妈妈对话的时候,当她能够在那一刻去直面舆论的压力的时候,她展现出来的勇气,敢为有多少所谓的“有道德有良知”的人能做到?
当《新京报》和其他媒体站出来反对诸君的行为的时候,你们能否也做到如此的理性?
你们的所作所为,极有可能在逐渐毁掉这个家庭的最后一点希望。
所以当你们把那些“恶棍们”一个个打倒的时候,你们真的伟大了么?你们的正义感得到满足了,他们的人生也被你们毁得差不多了。
醒醒吧,别安慰自己了。你们呐,不过是一个躲在屏幕后面的另一个可怜的恶棍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