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翻出早年存藏的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和《行者无疆》《文化苦旅》,翻开书页便不可抑制的读了下去,读的酣畅淋漓,欲罢不能。读完又紧接着在买下了他其他的一系列书籍,《中国文脉》《吾家小史》等等,在繁杂的工作间隙,在带孩子的慌乱中,一本本的读下去。很多书读起来是要有自我克制力的,一不留神就神思飘渺了,但读余秋雨的书不会,不管是办公室的嘈杂还是电视的嗡嗡作响,一旦翻开书就不由的沉浸进去,往往是在孩子妈妈妈妈的几声呼唤中才能抽离出来回到现实,一旦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又快速的沉浸进去,发现看书竟然看出了电视的感觉,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一直爱看书,一旦喜欢上某个作者的书,就会把他全套的书买回来,可读一读却发现,他最好的,就是第一次读他时吸引自己的那一本。而读其他的,就感觉索然无味。一个作家写的多了,难免陷入思维的套路中去,语言的套路中去,同样的行文习惯,同样的叙事习惯,让人看了厌倦。可读余秋雨却不会心生这样的厌倦,他的语言是那样的丰富,见识是那样的广博,你以为已经探底,却又生出更多的惊喜。陶醉于他的文字描述,想写些什么,却感到无从下笔,因为笔下的文字太过拙劣,羞于见人。可每看一章,又生出许多的感慨,惊叹于他的睿智,惊叹于他的丰富,不断的涌出急切的表达欲望,进而又逼自己写下这些笨拙的文字。
读他的《行者无疆》,就想抛却一切去只身游历,切身感受罗马、巴黎、瑞士、苏黎世、威尼斯、里斯本…… ,感受那些座城池的静谧,伟大,喧闹,欢愉,落寞,凋零……,自己的每一次游历,疲累和失望总是深深烙刻在记忆里,每每舟车劳顿的赶到一处,总会生出不过如此的感慨,所以厌倦游历,可看过书才明白,我的游历是多么的粗粝和敷衍,欠缺的是历史的积累和文化的沉淀,看到的砖就是砖,瓦就是瓦,树就是树,听到的故事就是故事,可作者看到每一眼,都充满了传奇,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充满了生活的韵律,充满了文化的激荡。
读他的《中国文脉》,就会涌现迫切的想读屈原,李白,杜甫,司马迁,陶渊明,苏东坡的感觉,这些熟悉而又生疏的名字,只是在课本里,翻阅手机时看到信息碎片里,体味过一些优美的字句,可也仅仅只是这些字句,他们所创造的辉煌,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绚烂,让我心动,让我惶恐,他们是那样具有魅力,他们的文字那样的丰盈,他们的思想那样的深邃,可多年以来我却停留在浅薄的认知里,错过的太多。好在我还有大把的年岁,去感受他们,亲近他们。
少时惊艳自己的文字,现在再读,难免失去了当年的炫彩,可拿起书页已经斑驳的《文化苦旅》却又一次惊艳了,时光快速倒回,看到了那个夕阳中被阳光和书映衬的熠熠生辉的少年,只是悄然间流逝的时间给予了更深的领会和悸动。
庆幸自己是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才能在平凡繁杂的生活与瑰丽的文字,震撼的文化,深刻的思想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