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遍名为《庄子说,仅仅做个好人,其实是很危险的》的文章。我个人感觉是一篇不错的短文。
文章由标题就引用庄子的话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在提出一句俗话“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带出全文论点: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人要善良,要安分守己,切莫主动欺负他人。
可当长大后接触越来越多的人后发现,作为一个“好人”,往往会被拜托,被勉强,被抛来更多原不必承受东西。好人显然成为了一个能承载更多委托,能被抛包袱的代名词,而这并不必然转化为被欣赏和崇拜。反而一旦好人拒绝“帮助”,那部分被惯坏的人反而心生怨恨,全然不念好人此前为众人所作的一切非义务的贡献。“好人没好报”就是这个侧面的反映。为何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应有的欣赏和尊重?
自古以来,人们的欣赏和崇拜多来自对强者的感知,因为强者能对众人有大功绩,能被众人依靠。但是,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强者能震慑众人,维持群体向心力。被准尊崇的强者多是好人,但好人多不一定是强者。虽然好人好事能被转化为喜爱和恻隐,得到部分的珍惜呵护。不过倘若利益和恻隐发生冲突,往往利益还是占上风。人们都会觉得来的太容易的总比不上来之不易的,正如人们往往钟爱闪闪发亮的钻石,却不会在意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水一样。而且,一当好人为众人非义务服务成为一种常态,反而成为了众人一种利益。当服务某天被削弱甚至中断,就仿佛他们利益收到了伤害,对原来的施恩者怒目相视。
然而,我们也是芸芸众生,而非所有都能成为大能者,难道就无计可施,只能抛弃善念,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当然不是!我们习大大在某次工作会议就提到:我国要培育崇德向善风气建设和谐文明国度。做好人,行善事是我们正确的价值观,这是行事的基础。当然做好人仅仅是起点,我们还需要用方法和智慧让好人披上甲胄,这样才能在荆棘中走出道路,同时自己免受伤害。在安顿生命的前提下,走进这片世界。
“或许这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似乎一切就像太极图一般,由黑与白组成。”
既然人间多是非善恶,而我们有身处人世间如何做到保留自己的本性,又能更好为人处世。文中提出庄子在《人世间》提到的虚以待物。本意使心灵虚空澄明,唯有虚之,才可能待物。与我的理解,需要以空明的心态,承世间无,融世间物。
首先,对待人交谈中,不要一直以真理,仁义,美德的面孔去教化别人。人心复杂,不要自认为自己有爱,正义就处处显露,当你在每一方面都自显优秀的时候,也在某种程度上“矮化”其他人,显得别人龌龊无聊,无能卑鄙,令人找人生恨。这也是一种思维层面的自我保护,当感受到被侮辱,矮化时,大脑机制最先产生的是抵触情绪而不是反思分析。所以就会有“莫要得理不饶人”“凡是留一线”的说法。因此的彰显自身的优秀同时莫要以此作为道德,仁义的高度触及别人的底线,适得其反。
列举一个例子,刘安迪作为刚刚升任医药公司销售总监的职场新贵,在职场中领导一批比自己资历更长骨干销售经理时面,如果他直接指点或者要求这些下属按照其要求执行,势必激起抵触和对抗。下面的经理会自诩工作经验更长,工作方式更优而为自己的方式辩解,这就达不到理想的沟通效果。所以安迪需要做到的是站在下属立场,以平等的姿态与下属交流。
“目前我们在跟进XX公司的业务主要的沟通渠道是刘部长对吗?“
”是的,刘部长是采购总负责人,他对我们公司的产品很了解,并一直主张我们的产品”
“我们在研讨会中他们公司李总,不知李总对我们产品印象如何?你有了解过吗?”
“基本上没有问题吧,一般采购都是刘部长负责,李总很少干涉。”
“嗯。XX公司除了刘部长一个采购主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采购窗口?”
“另外还有个负责周边产品的洪部长,听说倒是一直想推荐我们竞争对手的产品。不过由于一些技术性问题一直未能推进。”
“嗯,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潜在威胁,XX公司新一轮的招标下个月就要开始了。我们还是要做好充分点的准备。”
“说的对,我接下来约见李总出来吃个饭,了解目前他们公司的招标计划大方向,他的态度挺关键。”
“确实需要。除了李总,XX里还有哪些人对采购策略有影响的吗?”
“还有负责技术王工,上次由于一个品质问题和我们还交涉一段时间。我有他的电话,我接下来也和他沟通一下,顺便了解那个洪部长推荐的项目会不会威胁到我们。”
“对对,这也很关键,不过你直接联系王工,刘部长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呢?”
“这或许有点,不过没有关系,我有办法可以处理好。”
文中例子并无谈及人的好坏,只是想说明在与人沟通中想要别人接受你的观点,需要懂得在思维方面引导,给予别人发表意见,展示才能的机会,比起仅仅的教化指导更来得有效。人性是需要得到尊重,给予对方空间的,你我都一样。
不过,虚以待物是否意味着要一味谦卑待人,与周围的人保持观点完全一致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好人往往的心软的,非常估计别人的感受,也很容易为了保持友谊,委屈自己为别人做事情。但如文中开始所说,如果没有底线,毫无原则的做迎合别人的事情,无形中也会弱化自己,变得人微言轻,任人欺负。再甚者,一位容忍别人的不当行为也可能会伤及其他人。
所以,好人和蠢人往往一线之差,中间隔着“原则”,善良和残忍往往一纸之隔,中间夹着“无知”。一味地纵容意味着犯罪。不要为了融入无底线的迎合别人。
回到开始所述,与人向善,做个好人是基本的世界观,是基础。更是底线。坚持这个底线我们要用智慧和能力去执行,是为方法论。虚以待物,凡是有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11616/d2a678680712815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