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五我们一行6人去了东阳、金华和温州出差,一路上聊着过去、当下以及将来......急诊科杨护士长不经意间提到了宋清如。
是的,就是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大文人朱生豪的夫人,也被称为当时的江南才女。他们是经过了10年的爱情长跑才最终走进了婚姻殿堂,一代词宗夏承焘为新婚伉俪题下“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个大字。
爱情是浪漫的,婚姻生活却是务实的,婚后,朱生豪依然做他的才子,一门心思在家翻译莎士比亚作品,宋清如则由才女转身为主妇,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样样操心,这也是那个年代知识女性为家庭所作的牺牲。“他译莎,我做饭”,几十年后宋清如如是说。
查遍互联网,只有宋清如年轻时、结婚时还有老年时的照片,跟我们当时亲眼所见的宋清如女士很不一样。
那时应该是1992年前后,宋清如女士因病入住嘉兴第一医院心内科,当时的病情和诊断已经无法记清。但对她的形象却是印象之深,因为她是我们见过的最淡定从容、最高贵大气的人,没有之一。
在我们的共同记忆中,在她住院的那几天,谁都不清楚她是几点起床的,每天我们去晨间护理时,她已早早的穿好了一身蓝灰色的衣服,衣服应该是最最普通多见的全棉布料,虽不华丽却整齐清洁,全身上下绝无一丝皱折或一点污渍,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每一根头发都妥妥的梳理在最合适的位置,她静静地端坐在床旁的方凳上,虽未抬头挺胸作精神抖擞样,但却是那么的得体、淡定、安然,手上并未拿书或是其他东西,而是双手自然的交握在腿上,这样的姿势,于我们是在多年以后反复强调礼仪重要性后才被培训和要求的。她从不多问多言,也不示人以微笑,让人只敢仰视不敢近观,她骨子里的那种高贵、知性与周围环境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她不应该属于这里。而是惊为天人!
所谓惊为天人,当时真有这种感觉,虽然当时的她并没有现在有名,既没有领导关照也没有粉丝探视,除了她儿子每天按时前来送饭,几乎没有任何人来看过她,但相处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她的与众不同。她不声不响,几乎不提任何要求,不知不觉间我们被她吸引着,敬佩着。每次进入她的病房,我们竟不自觉地敲起了门,走近她的病床自然地放轻了脚步,跟她交谈不知不觉间已经压低了分贝。近朱者赤,似乎我们也变得得体礼貌起来。
当时年轻的我们,作为医生护士只跟她谈论病情,不敢或者也不配跟她谈些别的更有深意的事,现在想来真觉后悔和遗憾。
聊聊我所见过的唯一一位名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