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时候,每到六一,老师总是在班级群里通知我们家长去学校看她(他)们演出。自从她上了一年级后,我们这些家长就再也没有被通知过。刚开始,还挺失落,觉得她(他)们还小,不上初中,都算儿童吧!怎么也得搞个活动给她(他)们留点纪念,后来也就习惯了。
我对她说:“你们还不如我们呢,我们都上初中一年级了,都十二三岁了,我们的老师还给我们办了一个六一晚会,让我们好好的告别童年。”
“你们老师这么好。”
“嗯,我们老师特别好!”我得意的回答她。
“那你给我讲讲你们那时候办六一晚会的故事好不好?”她仰着脸看着我,一脸期待。
“好啊!但是在讲上初中办六一晚会的故事之前,我要先给你讲一下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去镇上的大礼堂演出的事儿。”
“嗯嗯嗯,快讲,快讲,都听。”她催促我。
好吧,开始。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感觉六一儿童节比现在隆重。每个幼儿园都要提前准备排练节目,先在自己学校里演,然后再去中心学校里演,演的好的就能选上去镇里演。当然不是去镇里的学校,而是去镇上那个令人向往的能看电影听大戏的大礼堂去演,那是多么令人高兴和向往的事情啊!那一年我们就被选上了,我们演的节目是拔萝卜。我那时还不到6岁,我是我们这个节目的报幕员兼小演员,我在节目中扮演小孩子。许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楚的记着。到我们演了,我一点儿也不害怕,台下是乌泱泱的人群,我一蹦一跳的到达舞台中央,对着话筒大声说:“请看下一个节目,拔萝卜。”然后我又一蹦一跳的下去了,演出非常的成功,我们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也获得了镇里发的众多的奖品。但有一件事让我不得其解,我一蹦一跳的经过舞台,脚下怎么会有咚咚的回响?我没有问,也没有人告诉我,那是我第一次去那个大礼堂。
我多想再去一次那里演节目,但幼儿园以后节目再也不演了。但我后来还是去过那里几次,我的姥姥家就在镇上,和礼堂离的很近,一次是跟表哥表姐去看电影,一次是跟着舅妈,姥姥和母亲去看大戏。电影和大戏都忘了演的什么唱的什么,但大礼堂门口的一种零食却让我至今不能忘记。
那一次去姥姥家,父亲带着我从大礼堂门口经过,他和礼堂门口摆摊的熟人说话。我忘了叫那人什么,只记得他看到我以后,立刻从一个黑色的瓷盆子里抓了几把瓜子,用纸包好给我。我敢说,那是迄今为止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瓜子。后来我读过一篇文章,也是写有关瓜子的。作者写到去邻居家,邻居奶奶从一个黑色瓷瓶里给他拿瓜子,他很难忘。看过之后,我总是想起在礼堂门口送我瓜子的那个人和那个装瓜子的黑色的瓷盆。但我们最终不能忘的都是瓜子这个好吃的东西。
我慢慢的长大,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大礼堂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我对它的记忆也只留在了幼儿园时演的节目 ,以及后来为数不多的看电影和看大戏,和门口那好吃的瓜子上。
再来说一下上初中时的那一场六一晚会吧!
到六一的时候就快期末考试了,当老师把办六一晚会这个消息告诉给我们的时候,所有的同学又蹦又跳又叫。谁也没有想到,我们这帮十二三岁的大孩子居然还能过儿童节,而且是我们初中四个班级一块儿过,要准备节目,当然也要准备好吃的。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准备着要演出的节目,不断的排练、试演,最终我们在学校幼儿园的宽大的教室里进行演出。这是我上学以来看到的最好的演出,歌曲、舞蹈、相声、小品,同学们都演的又好又到位,我们的晚会非常成功,每一个节目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的眼神里满是微笑和赞许。
我讲完所有的故事,她还是止不住的羡慕。我说“你今天也很幸福啊!你看,你收到了爱心人公益协会老师们送的礼物,和资助你的爱心企业送的礼物,有那么多人在百忙之中还牵挂着你,关心你,你才更幸福呢。”
“嗯。”她若有所思的点头。
“妈妈,你不是喜欢吃牛奶糖吗?这包旺仔牛奶糖就给你了,当我送你的六一礼物。”她边说着边把一包火红包装的奶糖递给我。
哦,我也有礼物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