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名片:林孔门,男,1919年5月11日出生,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人。部队番号:国军79师、国军新四军6连6班。
林老的记忆中,在金华的那段时间里,日本的飞机经常在他们驻军的上空盘旋,并不时地投掷炸弹,他和他的战友们经常是白天睡觉晚上作战,终于在一次战斗后,本来剩余不多的战友们全部被围困,战败打散后林老和部分战士被新四军接收,那时新四军给出两个条件:一是发放路费让你回家,二是留下来加人新四军,继续抗日战争。林老选择留了下来加人新四军,加人新四军6连6班。不久,又随部队到山东、江苏等地打仗。这期间,林老已经不记得一共打了多少次战役,林老绘声绘色地说起那个时候的感受:“天天打仗,数也数不清楚了。”在山东时有一次与敌军相遇,敌军出动坦克车,“那时我们枪支里的子弹完全打不穿坦克那厚厚的外壳。”林老说:“幸好那次多亏老天帮忙,下起了大雨,坦克车陷入了泥地里打滑。”林老等就悄悄地靠近坦克车的油箱,打断了油管,最后坦克车没油而动不了了。最后,我们打开坦克车的门,收缴了很多的枪支与弹药。还有一次,是我们攻打鬼子的碉堡,团长命令各班班长轮流扛着炸药包去轰炸碉堡,炸碉堡很危险,那时有一句话叫“100米保险,50米危险”,意思是安放炸弹后能够跑出离碉堡100米自己就保险了,如果只跑出50米就有危险。轮到林老时,林老就抱着枕头大小十几斤重的炸药包冲到碉堡下,放好炸药包,拉下引线绳就拼命往回跑,可是,他的运气没那么好,最后背部被一块碎片击中,在病床上躺了半个多月。
在和我们聊天期间,林老还不时地露出胳膊和脑袋上的伤疤,他的儿媳妇也在帮助寻找和比画着伤疤的位置指给我们看。令林老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在一场战斗中,在敌我双方都用完子弹大家几乎都筋疲力尽的阵地上,正当他和战友们离开较远的时候,突然冒出三个日本鬼子。林说:“这个时候,我们双方不得不拼起刺刀来。”说着,坐在竹子长椅子上的林老站了起来,在房间里摆弄起拳脚来,练起当年跟随地方上师傅练习武术的绰姿,做出与敌搏斗的架势,最后模仿当年刺杀敌人的模样:左手锁住敌人领口,来一个顺手牵羊,右手拿起拐杖当刺刀一把将刺刀插进敌人的心脏。完了,林老自豪地说:“幸亏当年我父亲让我练了几天拳脚才得以将三个日寇制服。”林老拍着胸脯,“练就的好身板,让我受益终生啊!”这时,志愿者扬帆及时地利用手机抢拍了林老先生几个十分珍贵的镜头。倾听林老的这番讲述,生死关头一对三,我们无不替林老捏了一把汗,小时候练就的好身板,在抗日战争中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日本在南京签订投降书的时候,林老和他所在的部队正驻守金华。“后来,由于文化水平低,又由于身上多处受伤需要回家休养等原因,不久,就回家务农一直至今。”林老用标准的金华乡土话说。
林老拥有三男三女,现在和大儿子一起住,除了听力略有下降外,生活基本自如。在我们告别时,林老还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绕过自己住了即将一个世纪的地方到停车的路边为我们送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