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799088/1297709e1216bf18.jpg)
我和李博士是硕士同学,读书时是无话不谈的好哥们,四年前的春天,硕士毕业,我返回离南京不远的湖州老部队工作,他选择继续留校读博。今年3月,他的大论文已经送出去盲审,即将毕业,正在投简历、面试;我的复员申请已经到北京,估计月底批复就会下来。听说这月17号学校有场大型招聘会,所以,前天飞完下半夜,我请假一周来到南航,住在他宿舍,和他一起找工作。
聊天中他说,这三年他发表了10篇sci论文,其中3篇中文,7篇英文,我知道这是大部分人达不到的高度。所以他基本上可以选择留校工作,或者去旁边的南京理工大学任教,还可以去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学院,这三所都是比较好的学校,但他却都不想去,而是想去一些不怎么知名的二本学校任教。
这想法让人大跌眼镜,要知道,能留校,在一所比较好的大学当老师,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也是一份看起来很体面的工作,若不是发文章多,或有国外知名大学的留学经历,这样的工作机会,是万万不可能得到的。后来的深入了解中,我渐渐理解了他。
1、好大学的教职不但不是铁饭碗,反而可能是个坑。
随着这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文凭生产国,每年有大量的博士毕业,这彻底改变了学术领域的博士的供需关系。20年前,博士少,只要是博士毕业,基本上被各高校抢着要,福利分房,进去基本都是副教授,两三年之后,不需要多大压力,就能轻松评个教授;10年前,博士毕业,想留校,基本可以在同级别及以下学校中选择;而当前,即便是一些很普通的二本学校招聘,也要有国外著名大学的留学经历才行,或者是对读博期间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的要求。
最关键的是,当前一些好一点学校的讲师岗位,早已不是铁饭碗,即使进去之后,亦面临极强的竞争压力。以南航为例,一个博士毕业生,过五关斩六将,进入南航,成为讲师或博士后之后,他必须在6年之内评上副教授,否则面临6年之后学校不续聘,而被解雇。而能否评上副教授,有个硬性指标则是必须完成一个以上的国家基金课题,基金课题的结题周期最多不超过四年,正常情况下,需要三年左右,所以,在做讲师或博士后的第三年,如果还没有能拿到国家基金课题,很多人就会自动离职,不然6年之后也是被学校解聘,还不如早点找出路。因此,李博士说,他们教研室新来的年轻讲师(30岁左右),都是拼了命的干,恨不得一天当成24小时用,一年发文章10篇以上,为接国家基金课题攒筹码,在这样的压力下,已经没有任何一点精力思考其他东西,比如生活、爱情、投资。所以,身边好多青年教师,年届40,还没有结婚,因为,当讲师这些年,除了基本工资,没有什么其他收入,少数运气好点的,跟着大教授做项目,别人吃肉,他能喝点汤。其中大部分人经济条件的改善,要等40岁之后,当上教授,有能力和运气独立接项目,才开始赚钱。如果把这个看成一笔投资,则周期长,收效慢,还有失败的风险,确实不是一笔好生意。
因此我理解了李博士为什么想去差一点的二本学校或大专院校,是因为在那些单位,为了招揽人才,去了之后待遇更好,讲师既是铁饭碗,就算不评副教授,也可以在讲师岗位上一直干,没有那么大的发论文的压力,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研究感兴趣的领域、投资赚钱、照顾家庭。我相信,以他的学霸属性,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
2.真正的忙碌是大脑没有空间思考其他事。
很多东西外人看起来光鲜,但其实里子如何,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比如,好大学的年轻教师,在当前畸形的、以论文数量为标准的学术评价体系中,也许是一个大坑,他们既没有钱也没有闲,还不得不在自己也许并不感兴趣的领域,奉献得心力憔悴,大脑没有任何空间思考学术以外的事。比如军官身份,在当前退出机制不明朗、没有法制化的前提下,一个干部可能被分配到边远的山沟,一干就是20年才能离开,想提前退伍或调动,比登天还难。
佩服李博士能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需求,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能有勇气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选择,哪怕它看起来不是那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