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什么?这个问题困扰着无数人,重灾区是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且不和父母住的人群。如果中午吃了大鱼大肉,晚上总不好意思再猛吃了吧,但是太清淡又觉得不过瘾,吃什么好呢。如果几天都没有吃上好吃的,晚上更要好好琢磨着打打牙祭。总之不管是想克制还是要放肆,都是愁。
早年间,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呢,要求高的不断在吃上打怪升级,不断满足自己越来越敏感的味蕾,要求不高的也要吃口饭补充热量。吃饭变成了负担。
尤其是晚饭,更是让我们伤透了脑筋。上班族的中午大多都吃食堂或者跟同事一起点餐,中午吃什么、吃多少,似乎都没有太大的禁忌,因为从这顿饭获得的能量可以在漫长的下午消耗。晚饭就不一样了,因为医生和营养学家说晚饭不能多吃,并且还要注意补充前半天没有摄入的食物,中午碳水化合物吃的少就多补充碳水化合物,蔬菜吃的少就多补充蔬菜……健身教练说,高热量的食物任何时候都不能多吃。甚至父母也会说,晚上8点以后就不能吃东西了,不然会全部长在肉上,胖起来再减就难了(对这就是我父母说的,虽然我很瘦)。
有人为吃什么发愁,有人为吃的方式发愁。单身狗或者小两口的选择有:自己做、点外卖、下馆子。下馆子略贵,不可能每天这样,那么只剩下两种选择了。
再说自己做,朋友圈充满仪式感的早餐图片是不是很心动?知乎这种略“小资”的网站上网友拍的美食照片也让人身心愉悦。随着“下厨房”这样的做饭类APP的流行,很多人开始买齐全套厨具,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做饭大军。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没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如果没天赋,每次都是“自己做的,跪着也要吃完”的惨状,下次也就没力气做了。或者即使有点天赋,但是没时间,或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做饭上,也会放弃。
所以现在外卖生意好得很,即使住的偏一点也能点到吃的。午饭、晚饭、夜宵,炒菜、面条、西餐、寿司……应有尽有。从收到外卖到吃完,20分钟搞定,省去了买菜、洗菜、切菜、烹制、洗碗等等步骤。外卖的最大缺点有二:①虽然现在各种外卖都有,还是有很多不健康的,口味重、油大、盐多;②很多菜还是现场吃味道好。
不管怎么吃,都有烦恼。有时候自己即使做完一顿完美的午饭,吃完洗好餐具看着两小时过去了,不禁也会怅然若失。点了外卖大快朵颐之后,会觉得哎呀好不健康……这就没必要了,享受了做饭的乐趣,必然要付出代价,每一种美好的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吃过了不太健康的食物不也宣泄了负面情绪么,大不了改天去健身房或者操场把它消耗掉。
过去吃不饱的年代,我们是食物的奴隶,每天的终极目标是想方设法伺候好自己的胃。现在不一样了,吃饱往往只是为了不饿。现在还是被食物牵着鼻子走,是不好的。要知道,发达国家的成功人士大多都是瘦子,因为他们有高度的自律。
关于晚饭,连岳写过一篇文章:《每天增加一小时的简易方法》。他说中国人在吃上面花的时间太多了,肥胖人口也是全球第一。我们现代人每天一顿就够一天的热量。炸、炒、煎这种中国人的烹饪方式也不太健康。所以他每天都不吃晚饭。
我觉得不吃晚饭这种方法可以借鉴,我现在就是,晚上不饿就吃小块面包和水果。如果出去跑步,那么跑之前不能吃,跑之后离睡觉又近了,也不能多吃。
但是有时候不吃真的是饿呀。相比连岳,和菜头就有情趣的多了。一篇《一碗镜面鸡蛋羹》,从做鸡蛋羹的意义,到每一步的详细步骤都详细写明。他说:“只要餐桌上有一碗鸡蛋羹,那一晚就可以远离方便面、燕麦片、蛋白粉、沙拉奶酪整整一百个光年,那一晚就没有对付着过。自己是个体面人,有尊严的人,堂堂正正地坐下吃了一顿正餐。一碗水,一个蛋,构成了生活里最简易的仪式感。”(这篇文章可以点文末“阅读原文”看)
相信读过此文的很多人都会尝试做,下图就是本人作品。

既然放了照片,那就继续放两张晚饭作品吧,番茄炒蛋和菠萝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