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17读书计划逼自己一把读书
读后感|为什么要让孩子读童话?+38+W2

读后感|为什么要让孩子读童话?+38+W2

作者: 北燕楠飞 | 来源:发表于2017-02-17 18:04 被阅读110次

    2月,带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童话的魅力》,这是一本经典童话研究论著,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心理学分析和评判的方式探究传统童话的奥秘。整本书的分析大体基于弗洛伊德关于人类心灵本质和无意识特征学说展开,虽然一些解释有失偏颇,但是回归20世纪70年代的背景之下,却不失为创举一件,它提出“童话故事为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和心理调节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的观点,为从心理分析层面介入童话故事的解读,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如果有对童话心理学领域感兴趣的小伙伴,贝特尔海姆的《童话的魅力》是必读书目之一。本周先简单谈谈看完前四节之后的收获。

    探索与成长功能

    童话故事给儿童提供自信,使他们相信自己最终能够战胜巨人——他们能够长的像巨人一般高大,并获得同样强大的力量。                                                                                                                                                                                                         ————《童话的魅力》P36

    在我浅薄的认知中,以往一直无法明确将童话与神话、寓言故事清晰区分,贝特尔海姆为我提供了一种不错的思路,由此也引导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童话之于孩子的探索与成长性功能。

    寓言往往来自于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结尾以训诫、道德教育的话语为主,就是为了明确传递道德真理。比如我们熟知的《伊索寓言》的结束语通常是这样的姿势:“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这故事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对待他们。”相比之下,童话则经常把选择权留给读者,“由我们来决定是把童话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还是纯粹欣赏它所讲述的奇异事件”。

    神话与童话的共通之处很多,不同之处在于: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大多为高高在上、一呼百应的神,表现的主题都很宏大,一般模式是引导人们相信神灵的力量,仰慕神灵的道德品质。例如我们熟知的伊阿宋寻找金羊毛的神话,模式即为伊阿宋上路寻找金羊毛,历尽艰辛最终完成了艰巨任务。虽然其中也反应人物内心冲突,但这并不是神话的主旨。而童话故事往往会在描述人物和事件之余,用巧妙地方式暗示孩子如何去化解冲突,如何向更成熟的自我迈进。

    我们所熟知的童话《三只小猪》,在贝特尔海姆的笔下就是经由故事发展实现自我成长的典型。我们对于这个故事并不陌生,三只小猪修建房屋,第一只粗心大意的小猪用草料搭建了房屋,第二只小猪用树枝搭建了房屋,虽然它们都非常快速地完成了房屋搭建工作,但是也都轻而易举地被恶狼所攻破,只有第三只小猪抵御住了享乐的诱惑,用砖块搭建的房子成功抵御了恶狼的攻击。贝特尔海姆将《三只小猪》与寓言故事《蚂蚁与蚂蚱》进行了对比分析,《蚂蚁与蚂蚱》站在道德制高点认同了蚂蚱,作家认为孩子阅读完这个故事之后会觉得人生毫无希望,“对于沉迷享乐原则的蚂蚱来说,等待它的只有灭亡”;而《三只小猪》则体现出对个人发展状态的认同,童话里的小猪们能够从沉迷于享乐转化为遵循现实原则,通过智谋战胜恶狼。《三只小猪》与寓言故事不同,它保留了人们通过努力寻求愿望满足和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它的故事传递出的信息,是鼓励孩子认同小猪的发展过程,可以认同其中的任何一只小猪,读完故事之后,孩子会感受到力量与心智的发展,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计谋战胜比他强大很多的对手。

    儿童会下意识认识到如果我们希望进入更高层面的生活状态,我们就必须抛弃以前的生存方式。                                                                                                                                                                                                                                                         ————《童话的魅力》P63

    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童话,引导孩子从故事中思考他的发展方式,避免直接提供明确答案,带领孩子体验这一过程本身就有利于孩子的成熟。

    疗愈功能

    童话故事的形象化描述能够更好地帮助儿童完成最艰巨,但又是最重要和最令人满意的任务:争取获得更成熟的意识以化解和澄清他们混乱的无意识压力。                                                                                               ————《查尔斯·狄更斯的世界》中对《小红帽》的评论

    贝特尔海姆强调童话的治疗作用,确信孩子可以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发现自我的内在世界,也可以经由童话世界的探险获取自我个性的成长。

    关于故事的疗愈作用,之前在粗略阅读《故事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有过粗浅的涉猎。我们首先要明白,所谓的疗愈性故事,指的是能够帮助孩子从生气、攻击、害怕等自身障碍中,恢复健康并重建平衡的故事。它的要点就在于,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而非训斥;是借助他们的想象力,产生对主人公的同情,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直接指出孩子的问题,让他们认错,甚至以惩罚性的可怕后果来恐吓或警戒他们。一个疗愈性的故事通常分为三个部分:隐喻、情节、解决方案。童话故事恰好符合以上所有特征。

    童话故事中包含各种隐喻的情节,例如在《杰克与魔豆》这一童话之中,杰克从巨人家试图偷取一把竖琴,这把竖琴就隐喻了杰克的贪婪在此得到了升华,这一行为幻化为成长的体验,暗示杰克对于物质的贪婪开始向追求美与艺术方向转变。这便是采用精神分析方式分析童话故事疗愈功能的结果之一,它并非全对,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思路。

    童话关心的永远不是外在的实用信息,而是关乎人类内在成长的部门。或许无用,但却能真实反映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

    《童话的魅力》1-4节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梅的絮絮叨叨1:童话故事讲述了事件的发展,神话更多的是英雄主义,寓言更着重于想要说明一个道理。相对比而言,我更喜欢童话,给人以希望。童话让孩子内心相信,有些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是有希望的。突然觉得这个理念和人本主义的,相信每个个体都是好的,都可以自己成长,有相似之处。都让人燃气希望,也许结局可能会是各种,但是相信美好的这个追求的过程,何尝不也是一种收获与美好!
      • 北燕楠飞:更新了导图
      • 11同学:童话可以告诉孩子,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有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
        11同学: @北燕楠飞 没错的
        北燕楠飞: @一个可爱的人5 的确如此,经由童话的情节,孩子可以在其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

      本文标题:读后感|为什么要让孩子读童话?+38+W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tk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