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又到周末了,女儿欢心雀跃,可以看电视啦!休息的时候首选综艺,现在迷恋“王牌天团”,尤其对男歌手很有好感,盛赞:唱歌真好听!好帅呀!
面对青少年时期的“树立偶像”,家长需要注意什么呢?我觉得“找对人”和“管好钱”很重要。
多年前,某次在公司帮同事照顾她上小学的女儿。小姑娘和我讨论TFBoys,眉飞色舞,对歌名如数家珍,表示她们班女生都很喜欢。
彼时未婚,只觉得孩子们好早熟啊!
现在自己当妈,看到诸多“追星乱象”,对比自己女儿小小年纪,深怕被“不良文化”荼毒。而且那段时间刚好爆出男歌星未婚“喜当爹”,不免忧心品德!还好,孩子除了节目,网络信息接触得少,所以并没有关注这些新闻。
何为“追星”?
“追星”一词形容粉丝对明星的崇拜行为。
01、“追星”之利
谁年少时,没有向往的人呢?我觉得偶像是有正面意义的。
偶像即目标,找到优质偶像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在“追星”的过程中,我们会对明星产生敬慕,从而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包括明星自己,也有偶像。
比如:王宝强,知名演员和导演。虽然来自农村,因为家里贫穷,6岁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父母,但他非常崇拜《少林寺》中的李连杰,通过学习武术,为自己出演影视剧获得了更多机会。
普通人也一样。
比如:湖南耒阳同仁村的“留守女孩”钟芳蓉,2020年高考,考出了676的高分,全省文科第四,被誉为“全村的希望”。正当社会争相讨论“逆袭”和“寒门贵子”的时候,爆出钟芳蓉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考古专业,在大众眼里,这是个“又苦又累没钱途 ”的专业。
身处舆论漩涡,钟芳蓉依然坚定,原来她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非常崇拜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先生,可见偶像的力量影响深远。
“追星“之利,关键是“找对崇拜的对象”。“追星”那些品德好,有正能量的偶像,有利于孩子培养自身兴趣,树立远大目标;向自己偶像学习,有动力、有毅力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未来。只要不是盲目追星,从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还是很有正面意义的。
2、“追星”之弊
凡事都有两面性。
追星路上,最轰动的反面教材,莫属于“杨丽娟追星刘德华”。
甘肃女孩杨丽娟,16岁开始痴迷香港歌手刘德华,辍学疯狂追星,父母劝阻无效之后,竟然卖房卖肾,帮女儿赴港追星。2007年,只因刘德华并不是单独接见杨丽娟,杨丽娟的父亲竟然跳海自杀,留遗书谴责刘德华?!!因为初看新闻实在太震惊了,以至于多年后对此仍印象深刻,心有戚戚焉!
现在的追星乱象也不少见,最著名的就是“饭圈经济”。
有些青少年不吃不喝,省下生活费去打赏,或者是购买偶像作品。
《最强大脑》科学判官魏坤琳曾经在《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中,讨论过“情绪脑”和“理性脑”,而人的“理性脑”要到二十岁以后才会发育成熟。
儿童一般缺乏自控力,面对诱惑,容易冲动,缺乏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认知和行为的能力。
“追星”之弊,主要的就是耽误时间、浪费钱财。
“追星”一般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男女, 通过电视、手机等传媒渠道认识偶像,继而或多或少地产生出一种迷恋情绪,欣赏那位偶像的一切作品及其本人,甚至与其有关的一切事物。大多数追星族仅仅是喜欢收集偶像的作品,讨论偶像的逸事,参加有偶像出席的活动等。比较痴迷的追星族会对偶像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在幻想中与偶像沟通,为偶像花费精力与金钱。出现对偶像认知的“光环效应”(Halo Effect),把偶像身上的一切都看得尽善尽美,即使有什么缺点,也会被淡化了,俗称“粉丝滤镜”。
面对“追星”之弊,关键就是“管好钱”。
青少年没有主动收入,生活需要依靠父母。
为什么很多家境并不富裕的孩子,依然会在“追星”上投入大量金钱?
一般由于父母疼爱,不曾体会挣钱的辛苦,比较单纯,不懂钱的价值,观念上缺乏“必要的”和“想要的”这种需求判断。
所以,“管好钱”很有必要。
父母“管好钱”,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因为“有条件的满足”和“无条件的满足”会带来截然不同的金钱观。教孩子“管好钱”,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意识,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庭日常开销的决策,理解“钱”的价值,再者,通过“下金蛋的鹅”等故事和理财知识,引导孩子培养“储蓄”和“理财”的习惯。
3、小结
明星偶像,其实也是普通人。
面对孩子喜欢的偶像,父母不要一开始就从成人的价值观或者个人喜恶评评“好”、“坏”。
最好和孩子一起,客观分析偶像身上的优点,比如学习他们敬业、爱业的精神,以及刻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判断是否有不恰当行为和品德缺陷,引以为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孩子掌握分析的方法和判断的标准,意义绝对大于家长的“谈星色变”和“围追堵截”。
我是睿贝妈妈,持续学习育儿、写作、理财的二孩宝妈,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你家的孩子有喜欢的偶像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