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在分享针灸推拿对失眠的辨证治疗之前,先简单介绍下中医内科对失眠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将失眠分为7种类型:
- 1.心火偏亢,选用朱砂安神丸;
- 2.·肝郁化火,选用龙胆泻肝汤;
- 3.痰热内扰,选用黄连温胆汤;
- 4.胃气失和,选用保和丸;
- 5.阴虚火旺,选用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
- 6.心脾两虚,选用归脾汤;
- 7.心胆气虚,选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再来看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对失眠的处方:
1.主穴:照海、申脉、神门、三阴交、安眠、四神聪;
2.配穴:
- 肝火扰心配行间;
- 痰热扰心配丰隆、劳宫;
- 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
- 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
- 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
同样《推拿学》中的治疗方法也大同小异:
image(1)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医师行一指禅“小∞字”和“大∞字”推法,反复分推35遍。继之指按、指揉印堂、攒竹、睛明、鱼腰、太阳、神庭、角孙、百会,每穴1分钟;结合抹前额35遍;从前额发际处至风池穴处做五指拿法,反复35遍。行双手扫散法,约1分钟;指尖击前额部至头顶,反复36遍。
(2)患者俯卧位,医师用法在患者背部、腰部操作,重点治疗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等部位,时间约5分钟。自下而上捏脊,34遍。自上而下掌推背部督脉,34遍。
不难发现,以往针灸和推拿对失眠的治疗,还是依循中医内科脏腑辨证的思路,但是,针灸与推拿毕竟是外治法,很难达到与中医内科使用方药同样的效果,急需一套适用于外治法的辨证理论。参考《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中的描述,我们可以从营卫循行的角度找到适合外治法的一套理论。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白天行于阳经,我们就处于醒的状态,晚上行于五脏,我们就处于睡的状态。具体规律是这样的:
- 清晨开始,卫气从五脏进入阳经,先是足太阳,然后是太阳、少阳、阳明,运行完这三阳后,它会通过阳跷脉注入足少阴肾经,然后又通过阴跷脉又达于足太阳,形成一个周期循环,白天运行25个周期。
- 到了夜晚,卫气从太阳、少阳、阳明,经阳跷脉入少阴,再经阴跷脉进入五脏,随营气在五脏内运转25周,直至清晨,又经过阴跷脉入足太阳,开始了白天的循行。
大家发现没有,上面的循行当中,关键的点就有足太阳、足少阴、阳跷脉、阴跷脉。而阴阳跷脉属于奇经八脉,它们汇聚于目内眦,管眼睑开合。阳跷脉与足太阳交汇于申脉穴,阴跷脉与足少阴经交汇于照海穴。综上,阴阳跷脉与足太阳、足少阴是调节人体睡眠节律的主要经络系统。可以将卫气循行的三个阶段与三种睡眠障碍相对应。1.入睡困难
当太阳下山,卫气就应当被阴跷脉接纳进入五脏随营气运行。此时,如果阴跷脉或足少阴功能异常,就会导致卫气(即阳气)不能顺利进入营阴,阳浮于外,扰动心神,就会造成失眠,出现以入睡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2.睡中不安
如果能顺畅的通过阴跷脉进入五脏,但是五脏本身有问题,就会出现以夜卧不安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这里说的五脏问题,就是前面中医内科提到的,心火、肝郁、脾虚、痰热等。比如:
- 有肝郁肝火,魂不安定,就会出现多梦;
- 有心血不足,心神内扰,就会出现气短、心慌、心悸;
- 有脾胃失和,就会出现腹胀、四肢酸软、沉重;
- 有肾气不足,就会出现夜尿、腰膝酸软;
- 有心胆气虚,就容易做噩梦或惊醒;
- 有阴津不足,就会出现抽筋;
这些都是睡卧不安的征象。
3.容易早醒
当太阳出来,卫气经过阴跷脉进入足太阳,就开始了在阳经的循行。如果营阴不足,则阳气推动不力,就会出现无力、倦怠这种阳气不展的症状。如果营阴不足或虚热内扰,就会出现以早醒为主的睡眠障碍。掌握了营卫二气的运行规律,对于失眠的外治法就有了指导原则,即“和营卫、安五脏”。使得卫气在出入转换的过程中能够顺畅,就保障了睡眠节律的正常。“和营卫”,就是根据卫气的位置和功能进行干预。
- 入睡困难,处理阴跷脉,重点就是与足少阴交汇的照海穴、交信穴、然谷穴,还有出缺盆处的锁骨上窝;
- 容易早醒,处理阳跷脉,重点就是与足太阳交汇的申脉穴、跗阳穴、昆仑穴、太溪穴。还要处理手太阴,因为在清晨一部分卫气随营气开始十二经络循行,起始的就是手太阴。
“安五脏”,就可以参照中医内科的辨证,具体的针刺和手法我上面已经引用过了。总结一下,这篇文章我分享了针灸推拿在治疗失眠上不同于中医内科辨证的一套理论,从调和营卫出发,更适用于外治法的临床,实践证明效果也很好。治疗失眠还有很多方法,比如针刺对交感神经和复交感神经的调节,这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