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青少年自杀率上升,父母别再误解“挫折教育”

青少年自杀率上升,父母别再误解“挫折教育”

作者: 超职心理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5-04 16:11 被阅读21次

    前些日子,大家或许都看到了“17岁少年因为和母亲发生口角,随后便在卢浦大桥上跳桥自杀”的新闻,一时让人心痛,有关“教育”的各种话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网站上随便搜索一下,就会发现选择自杀背后的各种各样的理由。

    “8岁男童因为作业没写好被父母训斥而自杀”。

    “初中女生因考试成绩排名靠后选择自杀”。

    “12岁男孩因被母亲批评跳楼自杀”。

    鉴于这种现象,许多家长认为,这些孩子之所以动不动就要自杀,就是“平时被保护的太好了,从没受过什么苦,所以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很差。”

    于是,很多家长开始采取了所谓的“挫折教育”。

    什么是挫折教育?

    心理学上认为,挫折是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在人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发生。

    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失败和不顺利而引起的感觉。

    而这些不顺利的事情,其实我们的孩子平时都会自然而然的经历,并不会因为我们“保护的很好”而会消失。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好朋友闹了矛盾”、“遭受了批评”、“不小心丢了东西”等。

    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快速成长,变得勇敢,而故意为孩子制造障碍或是困难的行为,并不属于“挫折教育”!

    人为制造挫折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合理而恰当的惩罚教育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孩子的随意性活动占主要地位。

    所以在新的教育观念下我们应多为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练过程,这样既强化了孩子的意志又锻炼了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而刻意制造挫折,不仅不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还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以及自卑感!

    心理学上有一个“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大概意思是说,当孩子反复经受打击,他不仅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坚强,他反而会形成一种认知,就是“我是一个失败者”,从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变得越来越无助。

    他们这种“我不行”的自我认知,会对他们的一声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另外,孩子还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在人为的“挫折教育”下成长的孩子,经常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而会形成“讨好父母"的性格,等到他们感到疲倦或是厌倦的时候,早已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明确挫折教育的目的

    作为采取“挫折教育”的家长,一定要明白挫折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孩子不再害怕面对挫折,还要注重对孩子应对挫折时思维方式的培养。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曾经指出,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存在两种思维方式:分别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式思维的孩子,在面对挫折生活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所有的挫折和困难都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如果自己没办法通过这个考验,就只能说明自己有问题。

    而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他们不仅不排斥挫折,反而很享受失败带给自己的经验,认为通过应对挫折自己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重对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我们要让孩子觉得,挫折并没有那么恐怖,挫折更不是前进路上的阻力,它甚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当孩子能够用这种思维来看待挫折的时候,我们自然也就不用担心孩子会因为挫折而伤害自己了。

    怎样进行挫折教育?

    鼓励和帮助孩子。

    挫折是人成长中都会面对的,并不需要我们刻意而为之。

    比如,孩子”学走路时的摔倒“、”第一次独自出门“、”成绩不理想“等都是他们人生中所必经的一些挫折。

    这时,身为家长的我们,要以鼓励的方式让孩子有力量去面对挫折,而不是打击。

    ”你怎么不去死啊?“”这点小事都不会,你还能干吗?“这样的话是万万不要说的。

    有时候一句支持的话语、一个拥抱,就能让孩子有直面挫折的勇气!

    “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当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当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饶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

                                                                                                      ——几米《我不是完美小孩》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天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爱!

    为了TA好,就请选择正确的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少年自杀率上升,父母别再误解“挫折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ax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