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朋友圈都被中兴被美国制裁后,77岁的中兴创始人候为贵出山前往美国的照片刷屏了。除了“今天,我们都是中兴人”的口号外,也有了一些批判的声音。比如美国重罚中兴的原因:如公司内部的不重视,不重视机密文件,不重视保密手段、不重视商业诚信,甚至问题发生后,也没有从上到下的思考和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止损。
而昨天,刚看完了《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这本书。吴晓波老师讲述2008-2018这10年,让我们看到,中国企业貌似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从模仿、抄袭,到超越,很多企业都面对着前方没有对标的境地。
虽然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都是摸着石头,一路跌跌撞撞的走过来的。但是,这10年,国外还有可以很多可以借鉴学习和参考的样本,而到了2018年,前方的榜样已越来越少,华为已经超越了苹果,成为了全球最大手机供应商。阿里巴巴的体量已经相当于欧洲某些国家全年的GDP,成为了影响力巨大的巨擘。
企业的活力在于创新,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已经到了关键的节点上。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寻求着转型和突破。
目前,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成为了全球第2,我们的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让全世界意识到,中国这座东方睡狮,貌似已经觉醒。
而事实上,在经济体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知识精英,都意识到,中国这座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城堡内,是缺少内在的驱动和内核的。
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大肆收购,即是企业资金充足,盈利能力强大的标志。其实更是因为中国企业缺少科技内核,没有安全感的驱动。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积淀才能成行。远的不说,就说支撑了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科技,有多少真的是自我研发的科技。
中兴面对的危机,最根本上,是中国科技和创新的危机。在我们把大量的资本和经历投入到外卖、打车、互联网金融时,支撑这些技术的最根本的硬件却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不仅手机芯片如此,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电动汽车技术中的电池,其中的一个小小的隔热隔膜,都必须进口。圆珠笔芯上的笔头,也是在去年才实现了自主研发。冰箱和空调的制冷设备,也必须进口。
在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话语权发生了巨大改变的今天,科技似乎成为了中国再次跃进的掣肘。
而今天中兴面对的,明天是不是也会发生在华为、格力、百度、阿里甚至腾讯身上?
我们不得而知。
发生的都已成为了历史,而未发生的,似乎更加的精彩。
2018年已经开始,这10年的历史,会如何被后人记录,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