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后,重新看一遍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跟还是小姑娘时读这本书时感受,完全不一样。
首先是母女之间浓浓的情意流动,让我心动不已。当了妈妈才知道,孩子是一个母亲的全部,牵肠挂肚,担惊受怕,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
杨绛先生回忆里,女儿阿瑗从小乖巧可爱,聪明安静,而又深受父母影响,喜爱读书,虽然因为身体原因,从小误课无数次,也没有耽误她最后也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这也侧面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妻俩与世无争,安安静静的读书做学问,女儿也从小喜欢读书。也因为满腹学识,深得爷爷欢心。
其次,夫妻相处中,也是大有学问,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他们两个商量,家中事务,可以不必求得一致,两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后来,钱钟书父亲要求他到蓝田师院做系主任时,虽然钱钟书和杨绛他们都有想法不想去,但钱钟书不敢违逆父亲,杨绛不想为难钱钟书。于是,钱钟书就去了蓝田。
杨绛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绝不越雷池一步。外婆家,她很能拿捏好自己做事情的分寸,既没有疏于走动而显得没有尽到儿媳妇的本分,也没有外婆家张牙舞爪什么都想发表想法惹人心烦。她就是隔三差五带着孩子去看看婆婆,然后坐坐就走,既维持了情分,也保持了距离,非常好的典范,值得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