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乎学到的到底是什么,也不在乎世界是怎么回事,我只想知道我怎么才能在世界之中立足,在世界中生活。也许在你懂得了的时候,也就弄懂了世界。”
——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
海明威与斯泰因
(三)
不可否认的是,海明威是为数不多影响西语文学与英语文学的大师,诸如像奥斯特①、贝内德蒂②这样的作家都是海明威文学的忠实拥簇,而根据文学传承来说,影响海明威的那些文学前辈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例如马克·吐温、莎士比亚。
但有一个人却是海明威文学不可多得的幸福依存——一种阳光的、凌驾于痛苦之上的幸福。
她就是格特鲁德·斯泰因③,以一句“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而闻名于世的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女作家,一位印象派艺术家。
《格特鲁德·斯泰因》【西】毕加索其实美术生可能更了解她一点,而了解的那个她也并不是有血肉的风度女子,而是一副来自毕加索的同名的画,一副颠覆西方美术中对于女性理想饱满的姿态美的画作。毕加索笔下的斯泰因是茫然的、漠然的,如同斯泰因曾以雕像身份矗立于毕加索面前,像个戴面具的人,冷视众生。
而毕加索柏拉图式的画法让这副画更贴近于斯泰因作为一个艺术家本身的形象,斯泰因的灵魂跃然纸上。
而现实正如斯泰因本人所述一样:
“对我来说,这就是我。这幅画是我唯一的复制品。对我来说,它永远是我。”
艺术性高于生活的斯泰因在生活中同样褒义了艺术,在二十世纪初即便是自诩“自由世界”的美国也对同性恋颇有歧视,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的某些州中,同性恋甚至要被处以绞刑,这足以可见时光倒退六十年的同一片土地内同性恋群体也很受限制,但斯泰因却并没有被世俗封锁,在她的世界里,爱情可以超越性别,是一种人生的艺术,于是她与她的伴侣艾丽丝·B·脱克拉斯终生幸福,这位先锋派女性,早在百年之前就已经活成了理想主义的模样。
而这层理想主义是海明威文学中少有的光明,在他的小说《艾略特夫妇》④中,艾略特⑤与妻子科妮莉亚的婚姻充满悲剧,而这层悲剧归根结底是因为对于生活未来的想法不同导致的,如果仅局限于这样的悲剧似乎落入俗套,真正将其提升境界的,恰好是那个艾略特夫人的女朋友,一个涉足婚姻生活的女人掺杂进来,居然让这对夫妇得以在彼此的折磨中解脱,获得一个生活的平衡点——虽然这篇文章险些让海明威陷入官司(艾略特本人认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诽谤杜撰的违法行为),但毫无疑问的是,区别于普通海明威的文章,《艾略特夫妇》中的“伤痛”最终得以解脱——
虽然以一种违背婚姻伦理的方式。
而斯泰因显然就是艾略特夫人或者她女友的原型——有趣的是,将斯泰因与艾略特两位文学家以一种简单行为逻辑捆绑在一起后,他们伟大的躯壳便消散很多,我们从中看到的,便是一个喜欢专研长诗婚前花花公子婚后或为艺术家暴的诗人与一个普通至极的女人的故事。而让斯泰因变得普通,是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海明威却用文字轻巧的解剖了“平凡”,也是一种作家不凡的功力体现。
而对于写作,海明威其实本身并不喜欢像我这样的解析文字的行为,他曾说过:
“虽然写作中的某些方面很坚硬,无论怎么讨论都不会对它造成伤害,但其他部分却是脆弱的,一旦谈起来,它们的构造就会轰然瓦解,而你一无所得。”
这与“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事实上,海明威对于阅读的理解,是在他作为作者去判断读者思维的一种体现。就像是很多作家去完成自己的高考语文阅读,都不能去拿高分的原因。其实很多写手也并不是很好的语文阅读者,优秀的写手往往会以一种创作思维去阅读文章,这种创作思维,是对于原作者本身人物性格的分析得出的,而并非是时代背景等外在因素,我们的语文理解,往往是外在分析大于内在,对号入座的话,海明威口中的“坚硬的方面”便是个人不变的写作思维与行事风格,而“脆弱的部分”,则是恰好客观存在的时代背景为首的外在分析,当我们强行赋予时代感时,往往人物会失去他本身的质感。所以:
“写作是私人的、孤独的职业,在终稿完成前,不需要任何旁观者在场。”
年轻时的海明威
(四)
认真来说,《老人与海》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正义。
海明威的正义,或者说是正义这个词,本身就是飘忽不定的。
海明威笔下有太多动物形象,譬如在 猫(《雨中的猫》⑥)、牛(《太阳照常升起》⑦)与《老人与海》的鱼,都是一种人类之外的体现。
换言之,人类社会所用的正义,并不一定适用于人类之外的事物,而相反也一样,如果老虎的正义就是弱肉强食,那么被视为食物的人类被吞食则也是一种老虎的正义。
之所以对于正义理解的缺失,正是因为海明威生活在战争频发的时代,也恰因为海明威曾是一名记者,一名战地记者。
记者是严谨的,新闻工作者的文字是纪实的也是概念的,而文字背后所映射的记者本身,在战火下亲历又记录战士的亲历,便逐渐将自己曾经在和平乌托邦世界里所践行的三观视若无物了。他在描写希土战争中希腊士兵败退的场景中,用了一个本象征希望的婴儿出生看起来是软化战争的残酷。但实际上正如最后一句描绘的雨一直下,贯穿了文本信息后留给读者的遐想空间,我们便可以看出,婴儿的出生并不是一种希望的馈赠,而是残酷的战争下人们生存的无望,正如这雨,淅淅沥沥,却又惨惨戚戚。
所以,正义是无望的,没有绝对的正义,就连人类自身都很难正义。而唯一能冠以正义的,唯有胜利者的宣言。
海明威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写渺小的历史,或许也跟他记者的身份有关,他笔下的每一个小人物,都是当时时代的写照,但没有一个能真正意义上代表一个时代,哪怕是桑迪亚哥⑧,也只是一类人类精华品质的代表。他与多斯·帕索斯⑨是相反的,帕索斯的文学是五光十色的文学,而海明威的则是黑白的文学,帕索斯的文学是满腔浪漫的文学,而海明威的则是极致克制的文学,甚至你从帕索斯的三部曲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宏大——《美国》——一个国家的文学三部曲,一个时代的国家三部曲。
而这位文学巨匠对于文字运用的功底,或者说天赋不光是在于内容上,甚至文字本身都是颇具传奇的。要知道,一个严肃文学的作家与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所用的文字体系是截然不同的,作家是感性的,而记者是理性的。在斯泰因的指导下,海明威把语言表现欲的克制体验在了他的文学上,也正是那一个个简单句的叠加,在形成了最直接的海明威文学。
而在痛苦中一步步前进的海明威,终究还是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我的学生生涯里,很多语文教师都将海明威与梵高视为自己的偶像,敬佩他们对于艺术最崇高的追求,与同生命折磨的反抗。在海明威笔下的尼克,那个伴随海明威成长的文字海明威,便是他长存于世最真实的他——
那个痴爱于写作的文豪:
“你热爱生活等于爱你的写作,这就需要了不起的品质去抵抗诱惑。一旦写作变成你的主要的毛病和极大的快乐,那么只有死亡才能止住它。于是经济上的保障由于使你免于忧虑而成为一个巨大的帮助。忧虑破坏写作的能力。不健康是不好的,以此类推,它产生忧虑,而忧虑侵入你的下意识,破坏你脑子里储备的东西。”
by 佐也.
备注:
①: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1947年生于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
②:乌拉圭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
③:犹太人,美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理论家和收藏家。
④:出自于《在我们的时代里》。
⑤: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代表作品有《荒原》《四个四重奏》等。艾略特与其第一任妻子薇薇安婚姻并不幸福,因为薇薇安精神问题而被迫离婚。
⑥:出自于《在我们的时代里》。
⑦: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1924年至1925年这一历史时段和名城巴黎为背景,围绕一群在感情或爱情上遭受过严重创伤或者在战争中落下了严重心理或生理机能障碍的英美男女青年放浪形骸的生活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而展开,反映了这代人意识觉醒后却又感到无路可走的痛苦、悲哀的心境。
⑧:《老人与海》里面的人物形象。
⑨:美国作家,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毕业于哈佛大学,当代最著名作家之一,代表作《三个士兵》、《曼哈顿中转站》。
参考文献:
⒈《巴黎评论:作家访谈》
⒉《海明威与斯泰因和塞尚——论海明威语言艺术风格的形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