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痛快"的理解,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基本释义是“高兴,畅快”。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希望“来个痛快”!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而这与老外提出的“畅爽理论”也是契合的。畅爽是指人们在进行各种休闲活动或工作时所产生的一种最佳体验,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时感受到的一种极度兴奋的喜悦之情。按照该理论的说法,这种感受不常出现,但多数人都曾亲身体验过,它不仅出现在科学和文艺的创作活动中,而且也能在日常活动和平凡的劳动中出现。我最近在樊登读书会app上反复听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和《与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其中反复提及的“正念”概念,与以上两种感受类同(我个人理解~由于没有翻看书籍,时常听着听着就走神或睡着)。所谓正念,按我目前理解,就是感知当下,调整自己的意念集中于自己所做的事。樊登的解说中,似乎比较注重进入“正念”状态的方法,我没有太留意处于正念中应是怎样的一种状态。而畅爽理论明确说到,进入畅爽状态,人将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但我忘记了该理论有没有说如何进入这一状态。至于《与繁重的工作一同修行》听来有些“想得太多”的感受~我想我该亲自去读书了……
我最近很希望自己能够找回专注学习的能力。参加时间管理课程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对于完整而严格地吃一个番茄还是有困难。经常会思绪万千地逃离主要任务,然后去执行突发奇想的其他事,例如网购或者搜个自己突然想了解的新闻等等——然后就被带偏了,回不到主要目标里了……突然联系起昨天在泳池练习蛙泳的情形。其实,我在多年前就知道蛙泳究竟是需要做到哪些动作了,因为大学时老师教过,而且是必须考试的。还记得当时学校的泳池每到上课时间,就像一口在煮饺子的锅,我下水练习得并不多。我参加了好几次游泳考试,每次都差一点儿,最后终于在被憋死之前,勉强到达25米的终点。现在想来,我的主要问题其实就是动作不协调外加不会换气。最近,我又有机会常在泳池泡水,看着小朋友娴熟而轻松地在游,我好生羡慕,也很佩服孩子的学习能力。她去年用了10多次的课程就学会了蛙泳,然后能在水里游好久都不愿意出来。看多了她的动作,我也可以模仿得来,但还是协调与连贯存在问题。我明白蛙泳的所有动作,但我就是做不到。先生让我自己到一旁,按照正确的动作一遍遍地去练。我发现,我必须很关注自己的动作,刻意地支配肢体进行协调,才能比较连贯和正确地做到蛙泳。我专注地练习了几个来回,就没觉得有那么困难了。但说实话,这样的练习耗体且枯燥。但,我还需要再多的练习才够。看着小朋友在水里欢腾到不乐意上岸,我想她已然是处于畅爽之中了吧。想起去年她初学游泳时的早上,累得起不了床去上国学班,到现在她可以陶醉于水中自在熙熙嬉戏,真是先痛而后快!
真没有想到,写着写着,我居然理顺了。痛快和畅爽都是一个结果状态,而要达到这个状态,需要觉知自我做这件事的过程从而进入专注,再进行刻意反复练习来内化成为一种能力。
先痛而能后快。能专注投入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还能化痛苦于畅爽之中。这就是《与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吗?
很想有空翻翻这2本书。希望休假之后能够进入修行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