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物联网领域最主要的挑战仍然是互联网安全。引发安全问题的部分原因来自用户轻视安全管理使用规定。同时,大部分初创企业以及设备制造商也不断添加未被广泛信任的功能,这些行为将在无形中增加物联网安全风险。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这种安全风险将会随之扩大。
2017年也被视为是物联网元年,这一年我们见证了鹰潭成为全球首个具有三张全域覆盖NB-IoT网络的城市、SAP砸20亿欧元搞物联网,列奥纳多·达芬奇明星品牌出炉、IBM正式启动全新Watson 物联网总部,成立业内首个认知联合实验室、ofo、摩拜齐做NB-IoT智能锁,共享单车成单一连接规模最大的物联网应用。
也是在2017,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再提物联网,马化腾、李彦宏、董明珠齐建言,物联网正在迎来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那么在过去的2017年,有哪些物联网云平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并在激烈竞争中崭露了头角呢,信研院小云来为你揭晓年度物联网云平台榜单。
以上50个物联网平台(若有漏掉,请在评论区回复)均已设置了开发者入口,这为广大开发者提供了友好型的接入条件和开发平台,在这其中,有27家都属于巨头的新探索,但是这些巨头的“出身”却不尽相同。
比如,IBM、微软、西门子都是传统的软件或者行业信息化方案商;GE、徐工、远景能源都来自传统制造业;中移动、诺基亚是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研华科技、ABB都是传统的工业自动化厂商;亚马逊、阿里巴巴、百度是互联网公司;到了创业公司这里,大部分创始团队也都是IT或者互联网背景。
GE Predix
西门子 Mindsphere
远景能源 EnOS™
如果从技术角度来看,传统的行业信息化方案商和工业自动化厂商似乎更有优势,因为原理上他们应该既懂IT,又懂工业,中立,又有资源。比如,西门子在工业PLC领域,占据近半市场,它要打通各种协议,几乎毫不费力。而换一家企业,做同样的事情,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必然陡增。
然后可能是传统工业企业,应该说这一类企业和纯IT/互联网背景的企业相似,都属于“偏科”型。工业背景的可能在对IT的理解上差一点,IT/互联网背景的企业可能对工业的理解就差一点。
这些差异在平台层面就有明显体现。比如互联网公司推出的物联网平台都不愿意做“DirtyWork”,就想着接数据,至于底层的数据怎么采,节点怎么布,设备怎么连,这种脏活累活,他们希望丢给别人去做。这可能是互联网公司从事物联网的最大劣势。
而对于传统工业企业来讲,一台设备里哪些数据是有用的,哪些设备互联是有用的,如何采集效率更高,这些原本就是他们擅长的。他们不擅长的,可能是什么AI、什么雾计算、霾计算等等,让人一听脑袋就云里雾里的IT新技术。
但是经过两年的发展,这些问题似乎通过“人才的重组”逐步得到了解决。就以徐工Xrea为例,11月底,联动原素曾前往徐州走访。去之前,对其完全不抱期望,徐工虽强,但是做物联网靠的是人才,而这一类人才基本都在北上广深。去之后发现,其团队几乎是ICT巨头的汇集地。屏幕上那几张图一闪,客户数据一亮,瞬间对其刮目相看。从这一点来说,人才应该是当前物联网平台企业的角力点之一。当然,吸引人才的因素有很多。
不过同时,相对于IT/互联网公司,传统工业企业可能有个较大的劣势,就是同行之间的相互排斥性比较强烈。
怎么说呢,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种状况,云计算经历过;2013-2015年,消费主导物联网时,亦经历过。
最后,说创业公司。创业公司的优势在于“团队干净”,不会被随便贴上什么标签;“产品干净”,可以不受任何“背景”干扰;然后中立。然而,这些同时也可能是劣势。就以云计算为例吧。早在2010-2012年间,云计算创业公司扎堆。今天再云计算产业,活跃的仅剩下个别巨头,创业公司也只剩下UCloud、七牛云、青云。其余大部分创业公司都转做私有云解决方案,或者云运维。物联网平台企业会不会重蹈覆辙?
总之,“以CPS为理论基础的物联网平台,是物联网2.0时代的发展核心”,成为物联网从业者的统一认知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开始走上正轨,企业间真正的较量也正式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