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本最近在看的书,也是昨天文章中提起过的《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show your work!
买这本书的过程挺纠结的:看封面和书名感觉像是宣传册子,豆瓣上评论也褒贬不一,而且新书标价有点高,50 元左右;当然价钱只是一方面,主要是担心没什么内容。
最后还是在二手书平台 多抓鱼 上标了到货提醒。在等了好几个月后,这个月初的某天晚上,我就要睡觉了,iwatch 提醒多抓鱼上到书了,一看是这本。
想想双 11 总是要买点什么吧,于是就下单了:加运费 35.4 元,比新书也没便宜多少奥。
书的质感还不错,内容不多,快一点一个多小时就能翻看完。但我大概用了三个半天才看完。总体评价是不亏:)还是有不少启发的,下面就分享给你:
一,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互联网的启蒙!有人肯定会说,这不废话吗,现在不是都在网上吗,你这会才醒悟?
是的,我也天天用网络,但我只是在利用它,消费它,没有领会互联网的精髓:
分享!放大器!生命永恒!
1)分享你的工作,分享你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哪怕只对一个人有用,那也是创造了价值,积聚了影响力;而你本人也就换了身份,从消费者转变成创作者了,这不是很美妙吗?
2)而当你开始分享后,相当于拿着大喇叭在网上喊:我在这,我是这样的人,还有谁?(是不是和某个著名导演的电影场景很像?)
你在线下物理空间找不到什么知己好友,分享后通过网络的放大效应,好友甚至合作伙伴就应声而来。
这不禁让我想起《易经》孚卦里的一段话: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白鹤鸣叫在山的背阴,它的同类发声应和;我有甜美的酒浆,愿与你共饮同乐。)
3)以往,历史上 1000 亿人口中,除了少数创造出经典的名人或是帝王将相,其他都泯然众矣;而有了互联网,你把自己的作品和思考上传分享,理论上,你的生命就可以千秋万代。
所以,说这本书给了我互联网启蒙一点也不为过。
二,从这本书中认识了许多厉害的人物:
1)乐观多产的著名影评人罗杰.埃伯特 RogerAbert;
2)面对工作中生活中的艰难和歧视,拼命奋斗从而赢得掌声和尊重的喜剧演员琼.里弗斯 Joan Rivers;
3)还有大器晚成的棒球名人迪基 R.A.Dickey,天生素质一般,花了十多年时间练就绝世功夫-蝴蝶球,到他功成名就时,已经 37 岁了。(在最新的得到课程精英日课 5 里也有讲到)
书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励志人物,没有这本书我就不会知道他们。
三,当然,作者本身也是高手,写出好几本畅销书。这一本分享的 10 堂创意自修课里有许多启发到我的地方,我摘抄如下:
1,他们会在工作室、实验室或者办公室的座位上努力工作,对自己当下的工作开诚布公,绝不会遮掩、保密,并且持续在网络上分享工作的点点滴滴,包括想法和收获。
相比于花费时间“打理关系“,他们更善于利用网络“创造关系”。通过大方分享点子与知识。,他们往往能赢得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的观众,这些观众或许会变成伙伴,或许会提供回馈或赞助。
2,关于创造力,有一个比较健康的想法,流行音乐家布菜恩•伊诺(Brian Bno)称之为“众才”。“众才”这个概念,并不是要把大师的个人成就视为无物,而是点出好的作品并非神来之笔。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意都是协作,是心智交融的结果。
3,所以我每天早上都会看讣告,它就好比是懦夫的濒死经验,可以让人在安全的距离内思考死亡。
4,不要晒你吃什么午餐、喝什么拿铁;晒你的工作。
5,你可以敞开心胸,分享不完美或未完成的作品以寻求回馈,但不要什么都分享。分享和过度分享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分享是出于慷慨大方——因为你觉得分享的内容可能会帮助,或取悦屏幕另一端的某人。
6,拥有自己的地盘,好处是可以为所欲为。你的网站就是你的势力范围,不需要听命于人。让你的网站声名大噪,同时务必维护,它就会有自己的价值。无论读者潜水或现身,你都要努力经营,随时准备好面对读者。
7,除了极少数的例外,我们的观众都是人,而只要是人都会想有所联结。个人故事可以让复杂的东西更具体,点亮所有联结,让观众能深入了解作品;如果少了故事,观众可能毫无感觉。
8,“不管我们说什么,说的总是自己。” 美国漫画家 艾莉森•贝须朵 ( Alison Bechdel)
《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美 奥斯丁.克莱恩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年 3 月第一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