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ChatGPT问世后,全面入侵了很多领域,可能连父母给孩子讲故事这件事它都能做得更完美,孩子再也不会报怨父母总是讲听过的故事了,因为只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它就能编出一个新故事,不仅神奇,而且非常快。
但也有很多人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始和它的运用者们斗智斗勇,比如AI写作。有些平台全面禁止用AI写作,也有些平台要求利用AI写作的文章需要作者主动申明,如果不申明,一经发现就会删除文章。可以说在写作领域,是AI运用泛滥,而且一用就会停不下来的领域。
试想一下,那些冗长而又无聊的公文,写来没有多少人看,但又不得不有人来写时,有AI写作不知能节省多少时间,这省下来的时间干点什么不都很快乐吗?于是很多不走心的、因为这样那样目的而生成的AI文章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头,并且冲击着那些勤恳写作的人,由此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曾经有一次,我在某平台上提交的回答被折叠了,平台给的理由是检测到有AI写作的成分,深感冤枉,明明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来的,怎么就被认定成AI写的呢?而且还不能申诉,没处说理,直接就给卡擦了。这时我才注意到有很多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有包含AI创作申明。当时我就在想,为了避免下次又被莫名其妙扣上这个帽子,我是不是今后回答问题时也加上这一条,这样就不怕被折叠了,但转念一想又没必要,这是平台的问题,不应该是我的问题。
其实我挺好奇AI写作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的,于是我随手在网上找了一个AI写作网站,上面有许多模板可以选择,例如心得体会、工作总结、论文大纲,看着都挺有用,我选择了自定义,进入里面,有选择语气,我选了轻松,关键字处写的改错别字,一点生成内容,字就咔咔地如流水一般地在空白处出现了,把试用的字数用完,正好五百字,写了也就最多一分钟吧,这效率杠杠的,来看看对于这个话题,AI写了点什么。
首先,我们来谈谈“大”和“太”的差别。我一直觉得这两个字长得太像了,很难区分。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一不小心把“今天晚上是个大好时机”写成了“今天晚上是个太好时机”......
还有一些有趣的错别字来自于网络用语。比如,“我要去洗澡了,待会儿见“这句话,我在网络上经常看到,但实际上应该是“我要去洗澡了,一会儿见”。一个小小的错别字,却让这句话的意思完全变了样。
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些词语的用法错误。比如,“我今天很累,需要休息一下“这句话,我在写作时常常写成“我今天很累,需休息一下”,其实这里的“需”是不恰当的,应该使用“需要”。
读完是不是感觉怪怪的,没哪里不对,但好像哪里都不对。
但这是整篇自动生成的文章,而经过人工润色以后,结果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写作是否会因为AI进入高速列车的时代。
怎么来辨别文章是否包含AI创作呢?这又是我好奇的一个问题。以上文为例,仅以逻辑不够严谨可以说明问题吗?还有一些其它的参考方面,例如文章结构、语言风格、事实准确性,还有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检测工具,但可想而知也并非万无一失,我就是个鲜活的例子。最后总结,人类仍然是最好的AI检测器,但人类的判断真的是个玄之又玄的东西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