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景区门口的“众位仙家”,我们正式开始上山,上山的旅程可没有这么惬意了。
嵖岈山是一坐石头山,据说山顶的那块巨石,就是拍“石猴出世”时的那块灵石,上山的路不太好走,石阶很陡,刚开始爬山还算好走,越走越累,天气又热,很快我们的衣服就汗湿了。
小孔上山倒是劲头十足,刚开始独自走在最前面,但他这段时间胃口不好,信阳这边的早餐跟家里又不大一样,早餐他也没吃多少,只喝了半碗豆腐脑,所以爬了一会儿,他就累坏了。等我们追上他时,他说爬这座山太累了,他爬不动了。我们陪他在半山腰休息了一会儿,我这段时间重启的晨走锻炼还是很有成效的,爬山虽然也觉得累,但觉得还可以坚持。
可是小孔真的没有力气了,这时正好来到了上山“魔毯”的入口处,我们都很好奇能够带大家上到山顶的“魔毯”是什么样的,想象中的“魔毯”应该是那种会飞的毯子,能够带人飞向山顶;但老公的话瞬间打破了我和小孔的幻想,他说“魔毯”就是一条修在山间的电梯。小孔说:“那我们去坐魔毯吧,不能用体力征服这座山,那么就花钱征服。”好吧,花钱征服也是一种征服。
于是我们来到“魔毯”的入口处,老公去买了票,原来所谓“魔毯”真的就是一条修在山间的电梯,斜坡电梯,就跟超市站着上楼的斜坡电梯一样,只是“魔毯”是修在山间的,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修成的,看着就很不容易。“魔毯”是一条斜着向上的电梯,两边有护栏,护栏是由玻璃和隔断组成的,不能扶着,因为玻璃未必能承受人体的重量,所以大家乘坐“魔毯”上山,都要转身面朝下坐在上边,不能站着。
嵖岈山的山上树木也不少,但山间的树叶纹丝不动,山上石头很多,山间并不阴凉,所以大家爬一会儿就累了,选择乘坐“魔毯”的人很多。来到“魔毯”入口,工作人员会让你转身,背朝“魔毯”,面向入口这边坐下,然后间隔大概3米的距离,再坐上下一个人。带孩子的,工作人员会让孩子坐在父母中间,这样安全一些。
嵖岈山“魔毯”乘坐“魔毯”是快了许多,“魔毯”并不是一条电梯直接上去的,山上的电梯可不像楼上的那样好修,上了一大段之后,有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魔毯”拐了一个弯,要走过平台乘坐上下一段才可以。这样也好,让我们充分体验了“魔毯”这种山间电梯的神奇。
可惜下了“魔毯”并未直接到达山顶,还要走上一大段,山间的石阶上上下下,左拐右转,又走了好大一会儿,终于到了山顶的“石猴出世”这块大石头处,“天下第一石猴”的石碑立在大石后面,彰显着这块石头的与众不同。
三伏天真不是爬山的好时节,从山顶下山时,同行的老公同事一家四口,我们一家三口,已经都累的不想走了,但到了山顶总要走下去的。无奈之下,我们又坐了一节滑道,然后从另一面走路下山。
还好下山的路比上山那条好走了许多,虽然很累,但石阶路少多了,我们一群人跟着其他游客一起,走下山来。最后一节小孔实在走不动了,还让爸爸背了一段,老公同事的女儿也累到不行,让她老爸也背了一会儿,爸爸们是孩子们的依靠,即使爸爸也很累,但孩子走不动时,仍然可以坚持背起孩子,也许这就是爸爸们的伟大之处。
山顶的石猴最后终于走到了有观光车的位置,我们集体乘坐观光车回到了停车场,结束了今天的爬山之旅。中午1点钟,终于坐进了附近农家乐的餐厅,可以坐下来吃午餐了。
这次的嵖岈山之行虽然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大家玩儿的很辛苦,甚至觉得下次大热天再也不选择去爬山了,但看到了嵖岈山的美景,感受了山间“魔毯”的奇妙,也算是不虚此行。这座山因为西游记取景拍摄地之一的名气而闻名,每天都接待着四方的游客,繁荣了当地的经济,是个不错的地方,如果选择春秋时节来此,感受肯定会好的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