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女孩长大了就被过明天的三八妇女节(这是中国俗称),正式名为国际妇女节,全称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这是19世纪女权运动的一个产物,德国的克拉拉中国的何香凝都是代表人物。以上都是我百度查到的。
我无法去宏观或者微观这一节日,我甚至不认为这是性别角色的胜利,在当下更有点被弱势的意味。毕竟眼下的中国女性的独立性和百年之前相比天翻地覆,如果上帝是个女孩,圣母会更爱她吗?
如果你是一个出生买80年代的独生女,你的爷爷奶奶可能不会去看你的妈妈更不会抱你;如果你是一个80后女孩,也许你现在已经生了两个小孩每天绝望得只想离婚;如果你是一个女孩,你最大欢喜和绝望都来源于男人;如果你是蕾丝女孩,你的出轨与否或许并不会困扰你,因为那句最早的口号We can do it!
日历《欢喜》冯唐金句里有如下一页

他们说智人祖先可能是非洲大陆的女性名叫露西;他们说夏娃是亚当的一根肋骨变的;他们又说是女娲采石补天抟土造人;历史还有妲己祸国武氏称帝……嗯,都和性别有关,才一直被茶余饭后被传说被具化。小时候一直被军人出身的爸爸教育“女孩绝对不会比男孩差”,我小学到初中一直成绩很好当班长和课代表;高中叛逆不适应拔苗助长式的激进教育最终考个二本分数;好不容易工作了,事事都想得到周围的肯定,以为努力就可以了,最终被现实撕碎,再脚踏实地都会有人来非议我;爸爸一直在饭局上对外人说“我以我女儿为骄傲”,这是我三十岁前咬牙在没有父母的城市打拼的动力;直到有一天,父亲不过是因为我没有结婚生子就说出实话:那些在饭桌上讲的话不过是随便说说……我终于明白作为一个女孩最大的悲哀,不是这个世界对我的伤害,是我最信任的男人对我的否定。被职场骚扰、被其他女性视为危险,我都可以坦然处之,因为我没有做错什么,一切都源于我的单身。最终当明白父亲和我深深的矛盾不过是嫁不出去的事实让他蒙羞,我终于明白一切委曲求全不过是一场自以为的付出,明明没有啃老且善待父母的我决定:做自己。这之后我用事实和坚韧向爸爸证明:一个女孩单身也没有过得太差,同龄人有的物质我也有,同龄人啃老但我没有。话语权不是争辩出来的,只是默默努力出来的。我也第一次体会三毛所说的那种与父亲一辈子都难以面对的和解,幸好岁月终于烫平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各自安好,我再也不用拿性别来束缚自己也不会在乎别人拿这个说事儿了。

我不能体会作为男孩的快乐与痛苦,起码到现在我没有觉得做女孩有啥不好。在小时候我们并不懂男孩女孩的区别,只知道爸爸妈妈,慢慢我们被驯化:女孩子要……男孩子要……。能做内心认可的自己,不管社会角色里被贴上什么标签,希望每个个体都不要拿性别来投机取巧或者自怨自艾。不断发掘更好的自己,也许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奖赏。
最近一直在收到各种商家为了女神节的宣传,想买买买的我不会因为这个节日冲动消费,因为我是那个随时想买就可以买的女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