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定风波 苏轼

定风波 苏轼

作者: 辰希星 | 来源:发表于2022-02-01 18:09 被阅读0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挑选好的时节,降临于万物萌生之春,因其顺应了人们的心意,所以备受赞扬,但如果它降落在我们外出途中,浇灭了游玩的好心情,恐怕就要被称为“倒霉雨”了。所以我们的心情可以用天气反应,而阴晴雨雪这不同的天气又左右着我们不同时间的心情。是否有过“落汤鸡”的经历,每每回忆起来更多的是生气还是甜蜜?

苏轼也曾有过与友人在外游玩时遭雨的过程,看看他对于这场不懂事的雨有何感叹。

元丰五年,苏轼时任黄州团练副使,正是“乌台诗案”之后被贬的第三个春天,他与友人外出春游,突遇大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已经先行离开,同行之人都觉得十分狼狈,不过苏轼并不这么认为。他悠闲的漫步于雨中,劝慰友人,不用在意林中风雨吹打树叶的声响,这怎么能影响我们从容前进,放声吟唱呢。虽然是拄着竹杖,拖着草鞋,但其轻便却要胜过骑马,这些小事有什么可怕?披上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度过一生。

过一会儿后,身边的雨滴不再落下,微寒的春风吹醒苏轼的酒意,稍稍感觉一丝寒冷。山头上的斜阳渐渐转出把光照落。回顾方才林间萧瑟的情景,所谓风雨所谓晴,其实没有差别。

定风波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首《定风波》是在雨中借着酒意挥洒而成,此时的他是已经经历“乌台诗案”之后,心中萌生了出世之意,这些在词句的不经意间都有体现。比如“竹杖芒鞋轻胜马。”,又或“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将这段艰辛的路走的潇洒,悠闲,也正是追求佛教中“无差别境界”的真实体现,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只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罢了。世界万物并没有区别,只因人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万象。

相关文章

  • 定风波红梅宋苏轼

    定风波红梅宋苏轼

  • 读《定风波》有感

    定风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 ...

  • 读《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有感(十一)

    今天继续谈及苏轼,说说他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苏轼...

  • 归去,无雨也无晴

    春日骤冷,身处高楼,大风呼啸,读苏轼《定风波》,心情大畅,击节而歌。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

  • 词分享‖苏轼的词(三)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宋] 苏轼 常羡人...

  • 定风波_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

  •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 《定风波》苏轼

    《定风波 》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

  •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 定风波·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定风波 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ok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