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女人更好命”“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的书”。我时常在各类的网页,公众号,书单上看到这样励志的短文,而这都是因为我爱读书的习惯吧。我比我身边的人书读的都多,也有做阅读笔记的习惯。但我并不完全认同这样的观点。
看看我自己就知道了。我近来越看越觉得自己丑,平庸。发型千年不变的稀疏,脸色千年不变的蜡黄,服饰是千年不变的款式,何谈气质而言。生活的规律是,早起英语,午后阅读,晚上写作,几乎大半年都不用出门了。
而一味沉醉在书中的世界,让我有倾向性的与社会隔绝,面对部分人群让我有紧张感。
人是吃五谷杂粮的,不是喝琼浆玉露的仙。老公有一段时间在我面前埋怨说:“你是不是书看多了,做人就要接地气,别不切实际。”我问:“什么是接地气?是俗气吧?”他回答:“人情世故总该懂点吧,脑子里只装着诗情画意怎么生活。”
近年来网络写手铺天盖地,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文艺心,潜藏着一个文艺梦。渴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作者栏被印成铅字家喻户晓的那一天,这是一个草根平地起的时代,只要你有才就有财。
光凭字数,订阅,收藏就能断定一个人的才气吗?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默默笔耕数年,也只落得一个笔名。我爱写文,没赚过什么稿费,就连一个网络写手也也算不上,也实在没有资格做这些评论。但我还是想奉劝一句,无论是为了气质或好命的女人,还梦想着才气与财气兼收而读书的文豪们,还是醒醒吧。
至今我从来不向任何人提及我爱好读书,爱好文字,无论是熟我的人,不熟我的人,都没有夸过我有气质,更何况一个已婚女人的命好与不好,也得瞧瞧和我们同床共枕的那个男人。
一个人的才气,是很难在段短时间内向外展示的东西。而读书其实就是一种内在的装点。一个人的品味,凭穿衣打扮可判断。才气是与生俱来的灵气或日积月累下的沉淀,但日子在女人身上积累下来的,往往还有老气。读书,学习不像买一件衣服,画一个妆容,做一个微整形,立刻给人一种眼前一亮,赏心悦目,移不开眼的感觉。
前不久有一个叫范雨素的草根作者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这又是一个一夜成名的励志故事,范雨素本人倒是很淡定,这只不过是人家唯一的一点寄托而已。没想过还要被吹捧成这样那样的。
是啊,多年前的旧中国还主打着“脱贫,发家致富”的旗号呢。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因为一本书当了贼的经历。那时候因为穷和落后,上初中之前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课本以外的读物,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邻居家看了一本童话书,喜欢的不得了,就偷偷的揣在怀里带回家了,后来在学校被人看到,当场揭穿。幸好当时只是个小孩子,但唯一一次做贼,竟然还是为了一本书的经历我一直无法忘记。而现在,无论我寄居在任何一个城市,只要能找到图书馆,有大量的书读,就能完全感到满足的我,幸福感也随之攀升。
对于某一部分人来说,读书无疑是最好的寄托,最物超所值的享受。
我老公有一个表妹,小学和他同班,据说她从小就读书成绩好,从小到大一路都是班长,亲戚们都评价她是读书的料。有一次会到老家和她一起吃饭,她却说,她那个时候真的很想放弃,读书实在太苦太累了。在她最迷茫的时候,因为在地摊上看到的一本书,让她坚持了下来。现在,她考上了好大学,又学了几门外语,在政府任职,去哪里都是公款消费,光助理就有三个,靠自己买房又买车。她一直有些胖,她的吃相被当成福相,变得已经不重要了。
改变她命运的那本书带给她的震撼和启发,她到现在还记得。她任职的工作让她和各色人等打交道,也让她常有机会到国内外跑。那次吃饭,她说的一句话让我想了好久。她感慨说:“今天开车路过我们以前的小学,怎么以前觉得学校那么大,骑着自行车转几圈也转不玩,现在去看好小哦。”
“读书的女人更好命”“你读过的书藏着你的气质”。这两句话只能证明,一个好命的女人,往往嫁给了一个好男人,恰巧爱读书,一个有气质的女人,花的起钱(有成就),会打扮,恰巧爱读书。好命的女人无非四种:生的好,张的好,嫁得好,干的好,前两者都是天命,都占不到的,再干不好的话,就很难嫁的好了。至于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和气质的话,是无法验证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不可能随随便便,它同样和一个人的性格,经验,机遇,能力,人脉等分不开。那么一个人女人的命运或气质和她读了多少书有多大的关系呢?
读书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而读书确实可以辽阔一个人的见识,开拓一个人的胸怀,洗涤一个人的心灵,发现并找到另一个自己与之共鸣。
若我们理性的看待读书的话,读书是便是一种享受,一种寄托,也是一种情怀。
让读书成为一种一个习惯吧。它就会变得如呼吸,如吃饭,睡觉一般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