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于我这几天的疑惑是这样回复的:
修習內觀的終極目標是體證‘’無我‘’
短期的目標則是更清明的覺知和煩惱(種種負面情緒、思考)的減輕
後者(指短期目标)每個人的感受不同 詮釋也不同
但是基礎都是建立在 覺知的提升 煩惱的減輕
從而得到種種正向的感受或認知
容我消化消化。
一早儿子的手风琴课取消了,我找了份数学拓展请他练习。
平时陪儿子学习的时间很少,再加上心态不焦虑了,所以很愉快的陪着他、给他检查、帮他讲题。
还趁机讲了个“过程重于结果”的道理。
亲子关系的和谐与松弛感,应该有助于学习兴趣的保持吧。🤣
儿子做题,我读《认知觉醒》。其中有一条,发挥理智脑和动物脑的优势,使用理智但缓慢弱小的理智脑操控“趋易避难”但快速强大的动物脑,让大脑以为学习是“玩玩玩”,就需要在拓展区学习并予以及时反馈。
不知道是不是只要有和谐松弛、积极向上的环境,有正确认知和使用大脑的方法,都能培养出学霸。
下午跟老妈一起去商场,想买点伴手礼带给明天去烧炕的朋友。特意选了一家货多的商场,货确实很多,到处都挤挤的,只有狭窄的货架空间可以推车单行。
没选到中意的礼品,在超市里竟然也没怎么买东西,这让我感觉很奇怪,不太像我和我妈一起采购的风格。
路上想想,少即是多,多即是少。
塞得满满的超市,拥挤、闷热、嘈杂、不畅,一进去我其实就想出来。自然没有心思在满眼都是各种商品的货架前仔细看看,慢慢逛逛。视觉一下子被填的过满了,目之所及的商品需要想办法错开人群抵达,估计大脑开始“趋易避难和急于求成”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