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了跟孩子在一起就会有很多你来我往的对话,总结一下还挺值得反思的。
1. 作业多得像屎一样
周五接到孩子,孩子就一顿疯狂输出,说作业太多了,天天老师还叨叨,烦死了。
孩子说呀说,我突然清晰了啥叫角色归位。允许孩子的情绪,自己不是去给孩子讲一通道理,快考试作业不多能行吗?
我嗯啊哈听完,啥也没说,孩子说:“这个玩手机的时间得少一些了……”
家长越稳定,孩子越安静。
2. 不用管
我跟孩子说了一件事,一个朋友家的孩子被老师反映跟女同学传纸条,有早恋嫌疑。老师让朋友找孩子谈谈。我问儿子:“从同龄人的角度来看,你咋看待这事儿?”
孩子说:“不用管。他一看就不是那事儿多的,也是善良的人,有分寸。我们好多同学谈恋爱,没有一个谈可长时间的。自己都分了。你们家长想的跟我们不一样,家长担心有风险,拉手呀或者是那个啥呀。其实家长不知道,包括老师也是一样,一看到这种现象都如临大敌。喜欢哪个同学,还不如当她的普通同学呢,看都不敢看,话都不敢说,哪敢拉手呀?”
“儿子,你的经验还挺丰富的。”孩子的话让我仿佛回到年少时,这种暗恋的、有好感的情愫确实很正常,谁还没有个朦胧的感觉?只是当大人太久了,忘了自己当学生时的感觉了吧。
孩子说:“我看同学们都是这样的。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这事儿都不用管。你看今年时候我那事儿,一开学都分了,我一点都不难过。这不影响学习,哦,不,也会有点分心吧。反正是不用管吧。”
听了孩子一席话,我更笃定了,跟朋友说,先不用管,先观察观察再说。
3. 要的不是讲道理
孩子看着我新到的书说:“这书你看了吗?”“还没看呢,贾校长推荐的。”
孩子翻看起来说:“妈妈,你看一下这段?”
我一看,幼儿园的小朋友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对方哭了,老师跟这个抢人东西的小朋友说:“那你遇到了比你大的抢你的玩具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也哭吗?”
孩子说:“你看这老师都可会引导。但是我们现在的经历就是,老被人说这错了,那不对,又不知道错在哪儿,不对的点儿在哪,没给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啥,光给我们讲道理。”
我说:“你是希望少讲道理,能给到正确的引导?”
孩子说:“是啊。”
孩子的话让我反思,以后我的话还需要再少点儿。
4. 考差了我就会全面否定自己
孩子告诉我当自己考差了就会全面否定自己,还会难过可长时间。
我说:“那你是怎么走出来的?”
孩子说:“下次考好就行了。这次数学考太差了,我就全部否定了自己。”
我说:“考差难过很正常呀。”
孩子说:“不正常,我跟别人不一样。这个难过是好事呀。你都不理解我。”
“哦?”看来去一般化技术不合适,咱就先不用,先听听。
“只有难过下次才能考好。《拆掉思维里的墙》有句话说每个人都是从失败里找回自信。从失败里走出来的时间越短,成功用的时间就越短。”
“这话太有意境了。那你一般要多长时间呢?”
“三五天吧。《培养一个值得仰视的孩子》里面有句话叫先干该干的,再干想干的。你之前也跟我说过,你是咋知道的?(海勇导师说过)有时候,我也可想努力,但是又不想努力了。妈妈,你不会生气吧?”
“不生气,考差就是对你最大的惩罚了。”
“你不相信我能考好?可能你自己都没感觉到,但是我都感觉到你不相信我了。”
“儿子,你的感知能力真强。”
“我比较敏感,善于察言观色。这点也是好处也有不好的时候,有时候太敏感了,就容易在意别人说的话,我就会有很大情绪。这个敏感,将来我的成功因为它,失败也会因为它。”
“哦,在你看来,什么样算成功?”
“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还能挣钱。我也可想成功,人家都把孩子培养得可成功了。”
“那你需要爸爸妈妈做什么来支持你呢?”
“相信我。妈妈,你要相信我。”
我突然间好像明白了好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