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荀子性恶的主张是基于人有生存的需求,要生存就必然要搏取生存所需资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每个人为了生存的需要必然会想办法掠夺他人的生存资源。从生存需求的层面上来讲,人人都是自私的。孟子性善的主张是基于四端学说,孟认为人人都有先天性的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四端之善就像人有四肢,是人先天性的善。用佛家的话来说人性源于自性,自性是人的天性,人的自性本是觉正净,但是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触于六尘,就会产生六识(色、声、香、味、触、法),然后陷于五蕴(受、想、行、识、色)。
人因为生于尘世,尘世即娑婆,娑婆即烦恼,所以人的自性难免会被尘世触熏而迷邪染。自性一旦被污染就很容易成为一种习性,习性经由身口意的驱使,种下果报之因,待时机成熟因缘和合产生果报,果报再经第七识末那识的分辨界定之后,传输给负责储藏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然后形成我执,我执的自我意识又复经第一识至第七识加工之后储存于第八识,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形成了惯性式的思维和固化式思维,就这样人们在所谓的自我认知的世界里偏离自性的觉正净越来越远,深陷愚痴也越来越深。最后在习气与业力的操控下或成善业、或成恶业、或成无记业,业力之深、业障之重,终至于积重难返,深陷于自我的漩涡而不能自拔,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浑浑噩噩,浑然不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