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其他激烈的战事,万县的解放是平静的,国民党大厦已倾,毫无抵抗解放军兵不血刃接管城市,普通百姓在懵懵懂懂中引来新政府。郭纡青依旧开着布店,郭家的孩子依旧各自上学,似乎一切都未改变,但其实一切都已经变了。
1950年春节过后,学校重新开学,海英的高中来了新的老师,说新是这些都穿着时新的军便装,但仔细一看竟然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老熟人。这些都是曾经川东地下党成员,他们在国民党最后的大逮捕前纷纷辞职隐蔽起来,这次是以胜利者的身份回来接管学校了,说来也是国民党自身腐败透顶,有才华的青年纷纷投入革命的怀抱,这是一次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完全胜利。胜利往往也是革命者鲜血铸成的,海容协同中学的王老师再也没有回来了,后来才得知,王老师被押往重庆,在重庆解放的前夜被枪杀了。他没有江姐许云峰那样的光芒,只是一个为理想奋斗而献身的青年人。
协同中学是美国教会学校,管理者都是教会嬷嬷,解放后,这些美国修女自然也就退出管理层,纷纷回美国了,新政府把学校改成万县二中,变成有初中部高中部的完全中学。年底海容初中毕业了,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初中生也算是知识分子,特别是一个班级几乎没几个女孩。郭纡青也还是比较得意的,虽说他的生意不算大,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不过两个女儿都是读书人,儿子们的学习也还可以,走到哪里面子上还是很有光的,这以后联个大户姻亲也是有利条件。没等他得意多久,很快风暴降临郭纡青身上。新政府成立最先废除一夫多妻制,施行新婚姻法,这样何姨娘的身份就成为问题了,郭纡青必须在三娘和何姨娘中选择,自然何姨娘成为被抛弃的那个,不过郭纡青也不是寡情之人,他在乡下购置的一百石田产早就划分好了,郭纡青和三娘名下40石,何姨娘和海寿30石,其他30石平分给海英、海容和海侨,做为一个那个时代的老古董能男女子女同等对待也算是开明之人了,当然自己还有布店和田产自然是儿子海侨继承,海英海容的10石田产估计也就是嫁妆了。只是郭老汉算的再精也没有算到以后他的子女没有一人享受到他的财富。
何姨娘回到乡下自己娘家,海寿留在万县城里上学,依旧住在家里,但是性格越来越孤僻,除了和年龄相近的海容有些共同话语,和海英海侨视同路人一般。后来海寿上了高中去学校住宿,既不回城里的郭家也不回乡下母亲哪里,一人独来独往。时代的悲剧也造就海寿舅舅个人的悲剧,他后来成为煤矿安全工程师,一生没有结婚,全国各地煤矿都留下足迹,直到胃癌生病去世,单位竟然都不知道他还有很多亲属,都以为他是孤儿一般,这些后话以后在慢慢道来。
第二轮的风暴是家里最能折腾的海英带来的,高中毕业的她没有继续考学,而是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50年底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让四川成为志愿军最大的兵源输出地,也许海英的个性就是当兵的料,早年没有参加国民党青年军,这次不能落下,毕竟那个年代的女高中生是大知识分子了,她年满十八了,和家里也没有商量直接就报名了,郭纡青和三娘在震惊之余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为她准备行装。天性开朗的海英这几天过着风一样的生活,几乎都不着家,各个同学朋友的聚会告别让她始终处于情绪亢奋中,连弟弟妹妹想和她亲近一会时间都没有。到了出发的日子,郭纡青送她去集合点,希望和她的领导长官说上一两句可以关照的话,可是现场轰轰烈烈的气势让郭纡青说不上一句,只是叮嘱海英自己要当心,后来海英姨妈说当时不太懂事,没能体会到父亲的感情,总想离开家成就一番抱负。最终海英没有得到上战场的机会,其实她连朝鲜都没有去,他们是一批学历较高的战士,先是全部分到张家口一个无线电学校学习,学习两年的通讯专业知识,毕业后准备入朝参战,等全员集结到丹东准备入朝,朝鲜停战了,所以海英当了一个和平时期的军人,并且一直在军队工作,直到退休。
海英参军到张家口,她觉得自己的名字太女性化,不够时代,先是因为抗美援朝,中朝友谊,改名郭友谊,又觉得这个友谊太直白不那么有气质,最后取谐音,改叫郭友仪,一个较为中性的名字。这就是我的姨妈,一个一生充满传奇的郭家大小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