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自己。
今天是妄念太多不能停止的状态,在工作却脑袋里乱哄哄的,没有专注当下做的事,被妄念的浪花拍打上岸。头疼。
平日里往往是,不能完整听完别人说的话,就妄下结论,很不礼貌的打断,虽然不是故意的,但是几乎成了一种习惯。这反应了我是一个急躁的浮躁的一种状态,不能止,更不用说定了。
平日里,工作时能专注的时候特别的专注,但不能控制自己的状态,这种状态难以经常维持。不知道如何来的,又如何走的。心太散乱,散漫。
而且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总是半途而废,又像是什么都懂一点,但其实什么都并没有真正的懂,没有一颗真正谦卑的心,没有一颗平常心,静下来做什么,有着顽固的分别心。看起来在做什么,其实心不在当下,总在别处,所以即使忙忙碌碌的,心没有闲下来。总倾向于小聪明,不肯下笨功夫,这可能就是一直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自以为是。
更不用说如果有个什么事,都是会在心里纠结,引发出来许多的念头,此起彼伏的。
之前读《娑萨朗》的前面几本时的密集郎,有一段,就是反应的他不能停止的,又滔滔不绝的,自说自话,那种妄念纷飞的状态,其实是在下意识里给自己找理由,或者是逃避。原因还是没有定力,心就容易受各种事物的牵引,不受控制的杂乱的纷飞。就像是自己给自己编织的一张又一张的网,一层又一层的网住自己,还在织网。
当自己这样一种状态时,是很痛苦的,因为不知道如何才能安定下来。这样持续了一天,又突然没有了,轻松了。但是,这种状态就是反应了自己的心,是多么的多变的,不受控制,不能守住,不能停止的状态,做不到止。一直都没有直面自己的问题,而且习以为常,自我感觉良好的。
如果谈论觉受之类的,就是一种执著,并没有平常心的看待。
如果总是对已经过去的事,念念不忘的计较,不能完全的放下它,这时候就会有焦虑和紧张。
什么都不能过度,不能过于在乎,而我是属于过于敏感的那种人,也是容易执幻为实的。需要迟钝些糊涂些愚钝些好,是容易过于紧张了。对于遇到的人,如果是不喜欢的或者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的时候,就想逃避,心中有一个“我”,总是过于在乎这个“我”的感受。可能就是会放大一些自己内心的感受,那时候就不能自主的被情绪和感受吞噬。遇到事情也是这样,没有静气,不能沉着。
总是把这个小小的“我”保护起来,在小小的一隅。因为太容易不安了。
还是需要好好读书,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一步一步慢慢来。
记得小时候简单安宁的心,那时候总喜欢安安静静的专注做一些笨笨的事,也不喜欢被人夸聪明之类的,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是在追求效率,凡事都是追求效率,这种眼光是不是太单一了,慢下来不好吗,慢慢的体会,慢慢的到达,一切慢下来。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贵在坚持。什么都求快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又不着急去死,来日方长。只要能活在当下,做什么都是好的,不管做的多还是少,用心做了都没有区别。
这也反应了自己,为什么做什么总是半途而废的原因。放弃了勤能补拙那种朴素的真理,什么都想取巧的一种习惯。
我真的很稀罕拥有那种憨厚的,笨拙的,品质的人,因为太少见了。现在这个世界,有多少都是在为追求他人的肯定而活,或者活在一种营造的光环之下。比如谁都喜欢被夸聪明,被夸漂亮,被夸如何如何。谁都是下意识逃避被否定,被批评,被呵斥。我也是其中一个。被否定又能怎样呢,为什么一定要做聪明的那个能干的那个,不能从那个给自己的定义里卸下来呢。
但是,笨拙的人,笨功夫却能成大事。他们并不是真的愚笨,愚笨的只是外相。
如果一个孩子被夸聪明,漂亮之类的,就会养成他/她一种虚荣的心理和本质上是自私的习惯,因为孩子总想维护自己的形象时,是不会真心的去放下自己去为别人考虑的,心里总是在竞争,那是不是也是自私的一种。往后的日子里,会为掌声为夸赞而努力,并没有真的那种朴实的单纯的心,那才是最宝贵的。多少家长,都是在夸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暗暗的较劲比较,这样功利的环境,对孩子不好,也行成了一种自私。
我曾经那样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活在一种虚假的光环之下,所以有了那种虚荣的习惯。
建议如果父母真的为子女好,就应该让他们历练承担,有鼓励,有批评,帮助他/她坦然接受一些不一样的,不一定是赞扬的批评,特别是孩子比较浮躁或骄傲的时候。批评真的是为孩子好。如果一个朋友会批评你,应该感恩他/她纠正了自己,自己可能感觉不出来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