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齐桓晋文之事》,发现孟子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巧言善辩,甚至有几分故意嘲讽齐宣王的味道。
齐宣王对“保民而王”没有信心的时候,孟子直言:你没问题的,因为你对衅钟的牛怀有不忍之心,会用羊换牛,“是心足以王矣”,这不忍之心正是保民而王的基础啊!
正当齐宣王沾沾自喜的时候,孟子又说:“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你如果真的怜悯牛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地,那牛羊有什么区别?)
此时齐宣王尴尬一笑:“是诚何心哉!(这的确是出于什么心思,我也不清楚了啊)”孟子又说:“无伤也,是乃仁术也!(无妨,这就是行仁政的方式)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高超的话术毋庸置疑,他面对齐宣王时自始至终掌握话语权的气势也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一介书生,他必须在齐宣王面前保持自己的几分骄傲,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傲骨。
孟子曾言:“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劝说位高权重之人,不要认为他多了不起。与人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你还要找到和对方平视的状态。
契诃夫曾写信给弟弟米沙:“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场合承认自己的渺小?在上帝面前,在智慧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但不是在人群面前。在人群中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
藐视自己,丢失尊严,是一个小人物最忌讳的事情。在人群之中,自尊比自谦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