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多穷乡僻壤,一千几百元可以实质地供他们改善生活,特别是小孩。
对于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大部分人,这点钱应该不至于影响生活质量,撇去对机构的不信任,如果有机会直接把钱交到他们手上,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愿意的。
但,如何让这笔钱功用最大化呢。
我们的确是有余力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小孩,然而,我们究竟帮的是什么,目的想要达到什么。
帮小孩读书上大学,最终可以实现脱贫。
这是最容易想到的一点,但我觉得很难实现。
我们不在当地,跟当事人极少沟通,很难在几十个小孩在小学时期就考察看到哪个上大学更有希望;
另外钱给了小孩,那钱最终流去了哪里,用了什么地方,这是无法跟踪。
以成绩为上,奖学金形式发放吗,那这笔钱就变成了简单的激励作用;这个激励存在与否,也会有人考到第一,也会有不及格;同时,由于边际效应,这种粗暴简单的激励的效用也会逐渐变小。
真的要脱贫,特别是整个城镇的经济面貌改变,靠的是地理上的连接。
比如修高速公路、高铁站,把这个乡村城镇跟外界连接起来,不管是外出打工、物质输入输出、开设工厂等成本大大降低,这样才可以整体脱贫。
但我们私人那一点钱根本无法实现这些,扯远了。
社会的确在发展,但财富永远都是正态分布,很不幸,贫困的乡村家庭天生就处在最底端。
即使他们富起来的话,就肯定有另一个地方穷下去;亦或者账面上看起来是富了,但相对整体看,他们仍然是最底层并没有改善。
也就是说他们的贫困,其实在衬托着富豪光鲜,正如一个班的学生去考试,没有最后一名怎么会有第一名。
因此我认为,脱贫是一个伪命题,贫困阶级是无法消除的。
谁也不想生在贫穷的家庭,但这个无法选择;贫穷不单止当地的环境、思想等造成,整体社会的形态本来就是会催生出贫穷的一群人,谁也无法扭转这个局面。
所以资助这些贫困小孩的时候,脱贫不能目的;即便真正能脱贫的,在社会大环境的选择下,无论有无我们资助也好,其实只会是一个极小概率,就是那么一小撮人。
非常残酷的现实,但我们绵薄之力也有可以做的一些事情。
我们可以做的是,尽可能打开小孩的眼界。
贫困让他们陷在维持基础生活的沼泽中,基础设施也限制小孩跟外界的联系。
贫穷的人只能接触贫穷的人和事,小孩看到的永远就只是眼前的一切,即使送一大笔钱给他们,也不知道怎么花,最后也许就只能纸醉金迷直到又返回贫穷线上。
如果人的视野角度够高的话,即使生活在贫困,也会有不同的心态;金钱对于个人来说不是什么物质,它是给我们提供多一个选择而已。
眼界够宽的人,会认知到事情的本质;认识自己贫穷,但不是绝望;读书上大学目的是遵循世俗的游戏规则,我究竟是不是要参与,那输了我有什么选择;兴趣有什么,向往什么,自己虽然贫穷,但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什么……这一切都会随着眼界拓宽而变得清晰。
培养人品比成绩其实更重要,孩子需要的也许不是我们这些直接的金钱资助,他们需要的更多是精神世界的改造和开拓。
讲这么多虚的,至于打开这些小孩的眼界方式,或者怎么避免他们看到差距的鸿沟而产生抵触,我还没想到。
但往这个方向,我觉得应该没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