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间,程翔老师的这本《我的课堂作品》姗姗来迟。我已经没办法在约定时间内细细啃读了,只能加快速度,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了, 待线上学习结束后,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再慢慢反刍、细细消化了。
看程翔老师的履历,我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厚积薄发,什么叫人挪活。他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历任山东泰安六中校长,北大附中副校长,北京101副校长,更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
这些烫金的荣誉背后都是程翔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辛苦耕耘和努力学习的浓缩。
全书既有教学实录,还有教学设计,以及随笔论文,可以让读者全方位的了解程翔老师的语文教学理念、理念与课堂的完美融合,还可以透过他的随笔论文,触摸到陈翔老师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追求精神……
打开这本书就等于走进了程翔老师的语文王国。
越读我越发的感慨不已:曾经的曾经,我仅凭热情,根据自己的好恶、感觉和经验去教书,不是单打独斗就是闭门造车,经过跟同行相比、和大咖比较才发现自己的教学缺少理论修养,表现为时不时的越权,没有分清楚老师和学生的任务,具体的教学过程缺乏逻辑起点,以至于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常常不知道如何合理的定位才最经济最简约。
走进程翔老师,拜读他的《我的课堂作品》,才明白应该循着大咖的足迹,走上探索学理关照下的语文教学之路。让教有所依,讲有所据,练有所控。
看到这12个字,我就知道这是我应该终身追求的极致。
程翔老师特别幽默,他说他也是在历尽千帆之后,才学着给自己定位从“表现自我”到“隐藏自我”。
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大智慧。就像我,总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那可怜的一鳞半爪,在四十分钟课堂上全部显摆出来,简直要把课堂变成自己的走秀场,独独忘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我只是服务员( Waiter)而已。
标准的喧宾夺主。
就像公众号刚启用的那阵子,写了文章赶紧发朋友圈,天天关注着阅读量的起起伏伏,恨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急于表现自我。
慢慢的,那份执念淡化了不少,就把写文章当做像洗脸刷牙一样的每天必备,也不再想着增加曝光率,不再发朋友圈,就这样自写自赏自娱乐,倒也轻松惬意。这也许就是程翔老师说的“隐藏自我”吧。确实,
成长是自己的事,没必要搞的人尽皆知。
不炫耀
程翔老师还告诫教师们不要炫耀自己,要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出错也不可怕,毕竟学生的错误正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和依据。学生只有在犯错中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得到发展提高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得到了发展提高。
这和我曾经多次听读的黄静洁老师的《学习的格局》一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黄老师说要“学着让孩子们在错误的多待一会儿”,这样孩子才能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最终少犯错或不犯错。
备课中心的转移需要教学艺术的支撑,一名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上最关键的是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这需要学生深度参与,真正体验,然后出错,从而产生纠错的欲望,内化生成。如此学生的学习行为就真正发生了。从前我的备课多是“预设——教授”的模式,如今变成“预设——生成”模式。
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发展提高。所以在课堂上,作为教师要善于隐藏自己,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毕竟,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和点拨,绝不能越俎代庖。
永远在路上
程翔老师多次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永远在路上”,是的,活一生,就学一生。
这就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海永无涯, 当Keep reading, Keep learning。
一个人第一要以自然为伴,第二要以读书为伴,人生幸福是读书的。唯有书香最能伴你我成长。
让人感动的是,程翔老师在他的讲座结尾处这样深情地写道:
我愿意满头的白发,种得人类的花朵灿烂如霞,我愿以毕生的精力,换来祖国的栋梁蔚然成林,我多么想一直工作300年,如果我有5倍的生命。
这是先生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最真实的心声。
说说学理
学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的学理,无论哪个学科都必须遵循的共同原则和法规,二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学理。
程翔老师的重点放在第二个方面。以文体为例,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体归属,教一篇文章,首先要认清其“体”,可以说,从文体入手,是解读课文的一把钥匙,教小说与教诗歌的规律不一样,教文学作品与教非文学作品的规律不一样,老师的任务在于把学生从非专业读者培养成专业读者。即掌握“学科核心素养”。
这是目前我听到的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简单易行的、又能直击核心的解说。
低调授课
功底本就深厚的程翔老师直言不讳的讲出,当年的自己在备课时课时喜欢皓首穷经,讲课时又急于给人以满腹经纶的印象,当年读大学时最佩服的老师就是上课能够旁征博引、口若悬河的那位。
后来,这种风格影响了他近20年,所以程翔老师自我检讨到:他的课有时表面上很唬人,其实是讲给听课教师的,至于学生是否完全接受,能否受用,就考虑的不够深入,后来我懂得了举一反三。
教学不在于全盘接受。而在于伺机诱导。备课一定要博览群书,前提还要对症下药,否则就是炫耀学问,就是教风不正,从备课能看出教风,从教风更能体现做人。
我听到有人抱怨命运不济,没有遇到贵人指点,我想贵人是有的,但不会自动来帮你,要看你是否真诚、虚心,是否厚道、朴实,是否纯正澄澈,是否好学勤奋,看你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尊敬前辈、尊重同龄人。
做有灵魂的教育,教有学理的语文,当有骨气的教师。
课比天大
程翔老师还为我们精心烹制了一节“饕餮大宴”——谈教师职业操守与专业成长。
且指明了“课比天大”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打磨出“好课”——扣住核心素养,利用课文资源,设计富有美感的任务,指导所有学生都参与课程实践活动,避免课堂教学中的一切零碎提问。
一要有明确的课堂目标。
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组织学生朝着目标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会有曲折,但最终要达成目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偏离目标,旁逸斜出的现象,就要及时回拨,引领学生不能偏离目标。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都必须在课堂目标的监控下完成。
二目标的制定要恰当,必须是语文的,必须是合乎学生实际的。
语文课姓语,不能包罗万象。我们要善于提取文中的语文因素,培养语文学科素养,解决语文问题。
三学生对目标的达成必须是现场生成的,是大众的,是有深度的。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必须亲自参与体验,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会出错、纠错。这样,学生的学习行为就真正发生了。
归结一句话:能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让我感动的,是获得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现场跟程翔连麦!赶紧问出一直困扰的问题:在双肩背景下如何落实课比天大?
程翔老师极为和蔼的肯定我的问题,并循循善诱到:在双减背景下,更需有明确的目标,并行之有效的完成目标,就无需布置作业,那就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减负”
学习在路上,成长在路上,我愿一路追随,乘(程)风飞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