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

作者: 神三元 | 来源:发表于2018-08-21 18:05 被阅读0次

    最近读完一本书,叫《深度工作》。当时一看到这个书名感觉特别亲切,  马上联想到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心流“,实际上两者也是相通的。同时在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新鲜的观点,现在我就把书中最震撼我的地方和我的一些思考分享给你。

    一、深度工作为什么这么难?

    首先提一个问题,生活的常态是什么?可能一提到生活,你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各种激动人心的画面,比如心仪的球队取得了冠军,你为之欢呼,毕业时的同学聚会都玩的特别嗨,让人难忘,等等。难道生活不就是这样精彩纷呈、充满惊喜和感动的吗?其实不对,所谓活出每一刻的精彩,只是活在纸上的一个妄念,生活的常态往往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画面,而是——无聊,所谓平淡才是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传统的看法总是有一种定势思维,暗示你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足够的动力,你就一定能管理好自己的工作生活,成为一个专注的人。其实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最大的漏洞在于它低估了专注的难度,我们以前所说的达到心流的条件,即忘记自己和时间感,同样也没有提及难度一说,而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那深度工作,也就是达到心流状态,究竟难在哪?

    难在拥抱生活的常态,即拥抱无聊。事实是,在无聊面前,我们总是逃避。

    那,我们为什么会无聊?

    书中提到了一个原则,叫最小阻力原则,定义如下:

    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

    也就是说,在缺乏度量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简单的。如果给你两个选择,决定接手完成一个困难的项目或者马上去参加一个例会,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后者,因为简单。懒,本来就是人的天性。

    这也就很好解释我们学习的时候那么喜欢分心,之前提到过,学习本质是不断重复、强化连接的过程,不可能时时都有新的刺激,在这种状态下,人最容易感到无聊,而一旦如此,就会出于本能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新刺激。可以说,深度工作是一件反本能的事情。这是难以达到心流状态的根源。

    二、细思恐极的趋势

    人一旦感到无聊,就会想到打发时间,现代人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看手机。并不是说,经常性地看手机会让人变得堕落,而实际上最大的问题是:你一无聊就看手机,一感到枯燥就刷手机。

    研究人员说,这是一种“心智残疾”。

    这可不是耸人听闻,实际上我是有深刻的亲身体会,好几次正在一个问题上卡壳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打开手机,看看有什么消息推送、朋友圈多了哪些点赞。要知道这样不断地切换注意力是有成本的,成本就是悄悄地消耗掉有限的意志力,让你无法专注,终日只能做浮浅工作。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博士曾经就做了相关的研究,发现了两种人,一种一直进行多任务,另一种则很少进行。一直进行多任务的人不能过滤掉无关的事物。补充一句,在打破一万小时理论系列文章中,我们曾经探讨过学习的本质,即创造和加强连接,这些连接是由什么加强的呢?答案是神经元外面包裹的一层小帽子—— 髓磷脂,连接每激活一次,这个小帽子就变得更牢固。可以想到,每一次无聊时都去看手机,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研究人员发现,一直不能专注于单一任务的人,他们的注意力是长期涣散的,也就是说,每当给他们新的任务,他们不可能全身心投入这件事,从一开始注意力就大量的分散,犹如蒸发的水雾,再也无法聚焦。你还能说这不是一种心智残疾吗?更可怕的是,我们大部分人,正在不知不觉陷入分散注意力的趋势中。

    三、拥抱无聊

    如果不想在那道可怕的趋势上面渐行渐远,那改善的关键在于当无聊来临的时候,你怎么反应。于是就有接下来的几个参考方案:

    方案清单

    1.不用手机,像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以及迈克尔·路易斯一样,不使用通讯软件。

    2.用大手笔,让自己在经济上大花一笔,利用损失厌恶的心理让自己珍惜时间,比如把自己关进昂贵的酒店当中,逼自己进入专注状态,事实上,J.K.罗琳的最后一部《哈利波特》就是这么完成的。

    3.预先计划好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外避免使用网络。给自己规定2个小时的任务,那么这两个小时内就彻底拒绝任何诱惑,包括看手机。

    第一种其实不太适合大部分人,因为没有手机和通讯软件,同样会有更多的方式去打发时间,当然对作家这样特殊职业的人可以考虑。

    第二种和第三种才是对我们一般人而言可行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其实不分孰对孰错, 说到底都是营造一种仪式感,给自己规定一个边界,让自己在能掌控的边界内做事,这就是主动。所以,拥抱无聊的关键在于主动营造仪式感,让自己成为能够掌控自己生活的人,而不是被本能牵着鼻子走。

    书中有一句话叫: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我最好的选择。同样的,我希望我们用意志来践行生活的主动权,因为这是我们拥抱无聊最好的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gj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