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这几天情绪低落,感觉不到快乐,成年人的快乐有点难,似乎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刚好看见这篇文章,与大家共享。
我们能否经常在生活中感觉到开心、快乐这样的情绪,其实非常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我们在长期生活中养成,也通常会保持长期不改变的习惯定势。
有一些不良的思维模式,导致了我们负面的思考、情绪和行为。这些不良的思维模式会导致我们不容易快乐。
1. 非黑即白、两极化的思维模式
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容易很激烈。看问题过于极端,且常常因为极端的认知做出极端的行动。因为非黑即白,他们无法更复杂地看待人与事,更经常、更强烈地感受到不开心。
2. 自动过滤的思维模式
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在各种事件、场合中都只关注那些负面的部分,自动“过滤”掉那些好的地方。这并不是说他们理性上无法理解也有好事存在,而是尽管知道有些部分是正面的,情绪仍然只能沉浸于不好的部分中。
3. 过度概化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基于自己某一次或几次的负面经验,得出非常泛化的结论,认为那些发生过一两次的坏事一定会再发生。比如受到了一个人的拒绝,就觉得自己完全不讨人喜欢,一定不会被别人接受,会孤独终老。
4. “应该”构想
他们对事物有着非常刻板化的期望,觉得必须如何如何才是好的,或者原本就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这种刻板化的期望,让一切脱离他们掌控的细节都变成了缺陷。
当他们没有达到自己的“应该”时,他们会讨厌自己,感到羞耻和内疚。当他人没有达到他们对ta的“应该”构想时(这种情况常常发生)——他们也会感到痛苦,并因为坚信自己是对的而愤懑不平,比如朋友应该这样做、父母应该那样做、我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
5.情绪化的推理
有“情绪化的推理”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把自己的情绪反应当作“一件事是真的”的证明。他们不以理性的规律而是以变化不断的情绪体验来认识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