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在游戏中确实涵盖了不少人生的道理。但也不乏糟粕,诸如打杀,抢钱,不时会有很多消息,说孩子网络成瘾,走火入魔,在指责孩子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反思,孩子自身承受了多少痛苦,在游戏的背后孩子孤单奋战的煎熬。
游戏的开发商既然能将游戏推崇的如火如荼,又何尝不能在后台运营上辨识一下自己的客户是多大的孩子呢?
当稚嫩的童声传到游戏界面时,我所震撼的不是他是如何进入游戏界面的,而是游戏的后台工作人员是怎样把这个渠道畅通无阻的让他使用的。
网络是虚拟存在的,但运营商是实实在在的。既然是商人,那就应该有商业的道德底线。所谓商业的道德底线是什么?那最起码应该是童叟无欺。商品面对消费者,他是有价值的吗?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为了将商品的副作用减低到最低,那是产品的生产者首先应该想到的。
有的游戏商会说,既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玩游戏,那就应该家长承担教育的责任。
家长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无疑又成为了游戏存在的挡箭牌。
我们不要偷换概念,孩子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他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他的成长需要全社会去关注。孩子这个群体是人的特定阶段的统称。在他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我们全社会都应当承担起对他的责任。
呼吁游戏商家们完善后台运营,发现有未成年的孩子接触到其年龄不能承受的游戏时,希望能跳出一个界面,提醒他,“该游戏不能使用,你现在应该去学习。”
游戏开阔了孩子的视野,让他领略了科技的进步。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吸引了孩子,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
既然他有如此大的魔力,我们和不拿来用呢?
既然孩子爱游戏,那就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融入游戏的概念。将所学的知识编辑成游戏。在相应的年级投入使用,再开发一款游戏----入门游戏,告诉孩子什么样的游戏能玩,什么样的游戏应该成年以后再玩。
我们总是指责孩子贪玩游戏,那就更深层次地追溯游戏的原因。
孩子沉迷游戏的动力时最深层次的孤单。
也许,他们只是需要几句安慰的话,几个温暖的拥抱,只是需要在他们需要你支持的时候竖一竖大拇指。也许你一个温暖的眼神,就可以给冰冷的心一点点温暖。牵住孤单的手,一起走出游戏,看看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我们吧!
游戏有时候会摧毁人生,也会成就人生。就看你怎么看待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