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网络时代的背景。宏观。
自媒体。有的人写的东西就可以被看到,有些就会被埋没。
降临。
文字的体系本质上是思维的体系。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研究什么样的文章会被人读。
互联网读物。阅读模式。
反向定义。
新媒体的特点
——平等。开放,去中心化。自由。分众化。
作者让自己成为有血有肉的IP
传统媒体的限制
——版面话语权。精英话语权。
反馈耗时很久。
信息流动不自由。
读者可以选择看,也可以选择不看。春晚。
作者形象模糊。平台重要。人民日报。化名评论员。减少风险。江山不是观点打下的,而是平台。
弄清读者口味。
信息黑匣子。人们只愿意听他们愿意听的。
分众化。信息闭塞。自己的圈子。
如何应对新媒体。
我是谁。对谁说。说什么。
自己一贯人设。
真实性格和虚拟性格。
具有一贯性的IP。
针对某一篇文章。情况复杂,要想清楚。
预设读者群——讲话方式。
最能被接受的角度。
写什么——由心而发。
真正的好文章是有血有肉的。
我们永远会被跟自己有关系的事物所吸引。
跟读者直接发生利益关联。
如果做不到,那就尽可能加大冲突。
记录一些琐碎的点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今日读到大晏的词,本来是没有注意到这句的。但是叶嘉莹的讲解着实精彩,在她的带领下,又体味一般,这才觉出滋味。
大晏实在是一个细腻而节制的人。我不是说我不喜欢感情宏大而滔滔不绝,只是我更喜欢节制的感情,更喜欢需要用心体悟才觉出真滋味的词。
心长焰短。
老师总是会被称作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奉献到死的可怕感觉。可是蜡烛总是心长焰短的,有远大理想而力量薄弱,可能正是这样吧。
记录一些琐碎的点Archer
如果你的欲望是不想让任何人受伤,那就随你的便吧。但前提是,那是真正的来源于你自身的欲望。
凭借自己的意志战斗的话,罪与罚也全部是由自己产生的。
背负这些也是理想的一部分。但是,如果那只是借来的想法的话,你所宣扬的理想就只会沦为空想。
战斗要有理由,但那理由绝非理想。为理想而战,被拯救的只有理想,在那之中,不会有救人之道。
战斗的意义,即是拯救什么的愿望,起码对你来说是这样的吧,卫宫士郎。
但是,被他人拯救并非真正的救赎。这跟金钱是一个道理。钱用了就会到别人手里去。
的确,这样就能达成“拯救他人”的愿望了吧。但是其中,并不包含拯救你自己的愿望,你会怀揣着并非你自己理想,恐怕将如此往复直至死去。
所以说毫无意义啊,你的理想。救人的尽头只有虚无,到头来,自己和他人都无法拯救,只留下虚伪的人生。
记录一些琐碎的点荣格
过去并没有消失,只是变换了形象,以隐喻的方式呈现。
两个自我
Ego我们对自己一厢情愿的了解,一般人的意识。Self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荣格发现光明背后,悄悄隐含着另一种光,这种光比较幽暗,但不是不能够辨认,那是人类灵魂发出的幽微之光。
生命也是一种隐喻。Life as metaphors.
看人,不是看表面的说话行为,而应以意象的方式,呈现灵魂的实相。
灵魂的躁动,进入范式。我们不用区分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和现在在此时此刻相遇,灵魂在歌唱。
记录一些琐碎的点爱国。爱。归属感。语言。想象共同体。
高一高二高三都很重要。比作竞技游戏擂台赛。
追求自由和对抗孤独感之间的矛盾。
讲好中国故事。
教育是人的特有活动。
培养人。生物性到社会性,动物性到理性。
职业岗位。
明白游戏规则。
学生独立性和社会性。追求自由与摆脱孤独。
不反对也不支持的态度是什么,是将其视为常态,而不是划入非正常范畴。
记录一些琐碎的点孙绍振先生对于《小石潭记》中“如鸣珮环”的分析(供参考)
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声音清脆好听——伐竹取道
3.声音美是因为珮环美——玉石碰撞是一种文化美的象征,品格高贵
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问题分析(供思考)
1.千古风流人物,为何称“风流”
2.小乔初嫁了,时间错位
3.羽扇纶巾,形象错位
4.人生如梦,梦为何
#语
解读就是解密,解密就是解写(解为什么不那样写)
这个文章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处理。为什么不能那么写?为什么写短句不用长句?
需要用作者的思维来分析(划重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