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本质的目前研究状况,参考 认识论
一个具体本体会有多少属性呢?本质属性呢?找它的属!为属定性。
例如知识本体有什么样的属性呢?元运动属性呢?体运动属性呢?
#科学哲学# 我发现论文是一篇教案后,认为论文完全可以围绕学科对象的本体属性来写,如对对象本体提出猜想,再给出论据,不会有多余的废话。研究大学、学科和知识后发现,这里边有了三个对象本体,那它们在知识上是什么关系呢?亚氏说,原因知识较一般知识有价值,故得学科是大学的原因,知识是学科的原因。
知识(与真理同一)的可能性
#科学哲学# 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波普尔的批判理性及证伪理论、库因的历史主义,还有后来的社会建构主义,说是相互的批驳,事实却是不同问题的答案,它们在知识的本质与增长的不同侧面强调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说白了他们的观点并不冲突。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在研究抽象问题还是相当的混乱。
10月15日
#哲学# 目前哲学界对知识的定义中,认为知识等同于客观真理的知识观为主流。我认为要改变这种主流观,说服的切入点是,从知识于人类的意义,从「知识的意义」——改善集体信仰,提高群体生活质量的定义方式,解释「知识定义」的正当性,批判传统三元定义的片面性。
知识是什么
知识是客观事理反映入人脑,对人产生行为的生理记录,这些生理记录可以用文字被转储在纸等载体上用于传播。知识的形式是命题判断——客体判断主体(S justy P),故知识有抽象度(用于判断客体是抽象一般的,例如「人」。)的本体属性。
第二,可以根据判断方式将知识分为多种。
d.知识是存于大脑用于影响人行为的生理记录。关于知识入库——确证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如果我告诉你,我手上的苹果很好吃,你当场吃了并且觉得好吃,一条单称陈述被确证;如果我说某品种苹果很好吃,你通过试吃N个后觉得好吃,一条全称陈述被确证;这知识确证最常见方式——经验确证。
2012-8月25日
d.知识是存于大脑用于影响人行为的生理记录——一种特殊的信念,有正当的理由的信念。关于知识入库——确证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如果我告诉你,我手上的苹果很好吃,你当场吃了并且觉得好吃,一条单称陈述被确证;如果我说某品种苹果很好吃,你通过试吃N个后觉得好吃,一条全称陈述被确证;这知识确证最常见方式——经验确证。经验确证只是知识确证的一种,要发现更多确证方法,必须解开确证本质。确证成功发生的过程有一些条件,第一,被确证的假说,例如“我手上的苹果很好吃”;第二,假说中的谓体(甚至主体)没有不被确证了的知识,例如苹果和好吃。经验确证就是主体通过观察感官经验,并对比内部记忆中的假说进行的。既然确证是现场统觉经验与内部记忆对比的过程,那么现场统觉经验可以来内部观察——反省与自省,所以,知识确证的方法至少可以增加一条,反省确证。
KEMIN:一条判断需要通过检验才能成为知识是因为,知识是能影响人行为的生理记录和心理信条,而要将外在的判断转为内在知识(信仰)的一条途径就是体验或实际检验。
d.提到逻各斯,必须进一步将其与知识作比较区分。逻各斯是这个世界变化较慢的存在给人留下的不变的印象,可以理解为事物变化的规律;逻各斯是外在的,逻各斯被文字记录后叫判断,判断转化为人大脑的生理记录后才叫知识(个人知识),个人知识被社会确证后才是真正的影响人行为的知识。
2012-10月1日
#科学哲学# 每当读到关于知识的判断,例如知识的确定性,我会下意识翻译为,知识不是事理(真理)本身,知识只是事理的模型,是反映入人大脑的生理记录,也叫信念,对人行为产生影响,这是我对知识的独特的带创造性的理解。
10月18日
#科学哲学# 为什么各科哲流派的观点会互相交叉,并没有形成正面冲突?主要原因是他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清楚的问题。他们无意识的将「科学」定为研究对象,将「知识」等同于真理。科学不应该被定为一门学科的对象,因它的内涵太泛,本体特征不明显,比学科还要弱。科学、大学、学科和知识本体性递增。
#科学哲学# 为什么说各科哲流派观点没有形成正面冲突?第一,证实是正面实证,证伪是反面实证,性质是一样的;第二,批判理性是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前提,我不提更没有冲突;第三,历史主义是历时研究,与共时更没有冲突;第四,前三者研究是知识的形式,社会建构研究知识内容,没有冲突。
10月16日
#科学哲学# 客观世界(的知识)与问题是一对一的关系,故有关世界本原的形而上学问题不会因为逻辑实证主义者的拒斥而消失,我倒觉得不是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而是形而上学拒斥这种狭隘日唯实科学世界观。实证主义者拒斥的其实不是形而上学,而是形而上学当前的研究方法——纯思辨。必然弄清这一点
10月14日
#科学哲学#李约瑟难题的初步答案是中国人没有逻辑。什么叫「没有逻辑」?所谓逻辑思维,是指思考过程使用抽象推理来产生知识结论,而中国人善用模拟比对(形象思维)来产生知识结论。抽象思维可以将「概念信息」进行各种删减变形,故逻辑思维粒度较细,适用构建高度复杂的现代科学理论。
10月16日 1转播 删除
知识生产
#科学哲学# 由知识生产的程序看,能否产生知识(高真理度的),取决于你拿到什么的原材料,用什么样思维方法处理它们。
10月17日
#科学哲学# 目前关注的焦点是知识,但知识必须有一个制造的过程,知识制造过程的知识也非常的重要。无论什么的思维方法,它的目标就是生产知识。抽象分析与具象综合就是好比两台机器,你丢给它一些原材料——事实、早有知识,它自动地产生相应的知识。我强调知识是产生行为的心理记录,不是真理。
10月17日
#科学哲学# 要解释知识的本质,具体是个什么东西,应该首先从知识的使用并产生意义过程去求取,那就是知识如何完成人存在的意义和任务(体知识)——人的生存和发展。其次才是知识的创造过程(元知识),也就是知识的生产——研究,和知识的传播——教学。
10月22日
#科学哲学# 经验主义认为过度相信理性可能得到无经验内容的虚假观念;理性反驳指感官不准确,收集的数据可能永远都是现象而非本质。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相互批驳的理由都是合理的,故无论是知识的来源,还是知识的生产,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冲突,只要不把知识真理化。科哲的研究重心应转移至知识方法。
10月24日
#科学哲学# 基本认同经验主义关于知识观念来源于感官经验。同时认同理性主义关于人有「先天」观念一说,因为,第一,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先天观念可能可以遗传,像人对美的感受不需要后天的体验;第二,因为我认为一切理论都有经验内容。
10月24日
#科学哲学# 什么叫研究?学科研究是,学科研究者发现学科问题、提出假设、寻求证据的活动,目的为了创造知识;从创造知识的本质看,学科学习其实也是一种知识创造知识。只是,学科研究创造集体(学科共同体)的知识,而学科学习只是创造学生个人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已经编写入学科教案当中。
9月30日
#逻辑学# 如此可见,我们要说服一个人,给某人讲一个知识,前提一定是他有相关的旧念(曾经的相似的经验),否则无法「产真」。论证(辩论)的技巧也就在于,如何利用这些旧念。9月30日
----2012
d.知识论界讨论知识确切是什么,怎么才获得绝对可靠的知识时,其实无意识地追问一个哲学难题,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思维绝对不可能与存在统一的,这也意味着人不可能掌握真理知识,知识论的讨论告诉了我们原因,那就是知识确证的理由必有经验内容,而柏拉图等人早就告诫我们,我们感官是不可靠的。7月31日
d.科学哲学的科学划界和科学理论结构、知识论的知识确证、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过程,全都在探讨一个问题,知识到底是什么?只是他们的起点、目标和探讨方式不同。科学划界和知识确证探讨知识的外部本体属性;科学理论结构分析知识内部结构;认知过程解析知识的发生。7月30日
d.知识论界反复讨论知识确证问题——三元定义、葛梯尔问题、反葛梯尔实践等等,个人觉得核心问题是“信念到底是什么?”。也就是大脑数据库怎么保存知识记录的,保存了又意味什么?这个问题的解决得靠神经科学家。不过也不妨作进一步的形而上的讨论。7月30日
d.知识的一些性质包括,如知识与规律有关,与人有大脑有关;知识不等于经验、不等于概念;如果把大脑比喻成关系数据库,那知识就是其中的记录;信念的有无可转义为记录的有无,知识确证可转义为记录入库,经验是入库的条件之一,概念是对多条记录的封装……7月30日
d.被确证的知识,无论是多么简单或多么复杂,要成功确证,必有确证者的经验内容。经验内容包括具体的感官经验——XX品种苹果很好吃;还有,内省或反省分析到的抽象经验——决定论、熵原理等。确证过程就像认知理论的认知图式同化知识的过程,如果一知识没法确证,确证者必缺乏某种经验,需图式革命 2012-7月29日
d.知识是大脑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的结果,知识始终都带有主观性,始终只是客观的自然规律的一种模拟和逼近。外在主义的可靠主义者也犯了批判归纳法的怀疑论的毛病,把问题绝对化。批判确证的基础与批判确证过程是两件不同的事,前者是元批判,后者是体批判。7月29日
d.知识确证问题上,我基本认同内在主义中弱基础主义。“知识”的来源是客观规律,目标是大脑神经元组合;确证就是客观规律内化入大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体特殊的,但由于规律是客观的,人的大脑特征也是相似的,所以确证有规律可循。支持内在主义是因为人有可靠的先验理性,弱基础又不失可批判性。7月28日
----
知识与 理论模型
#科学哲学#理论模型的「边界」可以从现有一个学科分类中找到一些头绪。例如物理学、数学和心理学。关键是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也是学科之间的关系)。知识是一种命题判断,主体S被一个谓体P所判断,而谓体P也可在另一个命题中成为主体而被判断,这条链必有尽头,尽头之处就为学科的边界。6月23日
#科学哲学#划定一东西的范围必须有一个标准,就像丈量人的身高需要一把尺子。那么理论模型需要什么的「尺子」呢?我们用尺子丈量身高时的根据是人身体的边界,那么理论模型的「边界」是什么呢?尺子不是天然,是人工,必须像亚氏提出十范畴那样,给出一个可量化的可机械地参加的标准。6月23日
#科学哲学# 来到关键点,学科成员每天在研究,经常产生新研究成果,会给人一种可能的错觉——学科的理论模型在膨胀,从而学科边界非常难界定。学科边界是人为定的,研究成果是否促成学科在扩张取决划定的边界和研究成果的性质。如果研究成果不产生概念,或者新概念还在模型之中,那只是一种进化。6月22日
#科学哲学# 理论模型的元素是理论判断,而判断的主体——XX概念是理论模型的关键组织,它被用于「理解」,亦可能被「理解」(根据新的事实经验)所修正。理解根据要处理的经验对认识主体的陌生度可产生三种结果:完全解释、修正现有概念和产生新概念。这与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图式模型」完全吻合。6月22日
#科学哲学# 学习研究是一个理论模型构建的元过程,是认识主体对收集到的「多个经验」进行归纳处理,并「理解」入现有的理论模型中。研究过程关键的一步是「理解」,而理论模型是会进化的,「理解」怎样促成理论模型进化,亦非常重要。6月22日
#科学哲学#有了关于理论模型的新认识,现在最感兴趣的是,研究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了如何划定一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很有用。6月22日
#科学哲学# 何为理解?在逻辑学上,理解就是用旧念解释新念的过程。在理论模型学说里,「理解」是模型元过程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认识主体是多种的,而主体搜集的经验也是多种的,这里存在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主体能处理的——对经验进行归纳,无法理解就是主体没有能力处理面前的经验。6月20日
#科学哲学#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的,为了生活的。具体表现为一种「解释」的过程——将学习到的理论模型指导生活判断。解释可用语言:跟别人说理;也可以用行为:制作作品。有了理论模型的元过程知识,体过程知识已经明了: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演绎。例如,运动有利健康->早上去跑步。6月20日
#科学哲学#可以继续解释几个概念,解释过程(理论模型的体运动)如何、理解是什么、归纳(去具象)与演绎(添加具象)是什么。6月20日
#科学哲学# 理论模型是实存的,存在于人大脑,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知识以一种生理记录存在大脑中。逻辑的知识与物理的大脑记录是有区别的。大脑思维都有归纳经验产生知识的功能,但是知识能否转为生理记录取决认识主体的信服能力倾向。想一想感性的人很容易相信别人言,理性的人则认为眼见为实。6月20日
#科学哲学# 产生的知识的「低一级抽象度的知识」叫「经验」比较好。亲身体验的判断叫直接经验,阅读到的或听来的判断叫间接经验。到此,理论模型的元运动过程(构建过程、学习知识)基本明了:认识主体对多个「经验」进行去具象度处理——归纳,产生具有一定抽象度的「知识」。6月20日
#科学哲学# 有了理论模型的一些深入认识后,发现很容易解释何为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过程。知识一定是具有抽象度的「理论判断」——主体和谓体都是一般的抽象的,例如,人是理性动物;有经验事实的事实判断——主体是时空具体的,不是知识,只是事实,例如苏格拉底是人;多条相关的知识可打包成概念。6月20日
#科学哲学#初步结论,「命题判断」是理论模型的组成元素。而「命题判断」则根据在理论的「元运动」和「体运动」中的不同角色分为前提判断、结论判断、公理判断、事实判断、理论判断等多种类型。6月19日
#科学哲学# 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理论模型」不是只有一种。对事物的解释越深刻,理论型越精细。各模型间有层次结构关系。简单的说,底层的理论模型不能直接解释「事实」,而可能只是解释一部分,或是一种间接的不完全的解释。第一哲学(形而上学)就是这样的一种理论模型。6月19日
#科学哲学#什么是理论模型,有什么组成元素?相当抽象,必须具象化理解。理论模型是用来解释和预测事实的,解释问题的结果是一种叫「结论」的判断。而结论是由一些叫「前提」和「公理」的判断经一种叫「大脑演绎」的活动生成的。得再举更具体的例子……6月19日
#科学哲学#永远记住,理论模型只是一个模型,它不是原型,它的原型也很费解,原型可能并且包括「物体怎存」、「物体能存」和「物体何存」,可能还有别的……6月18日
#科学哲学#作为「学科产品」,理论模型有「科学属性」,理论模型创建后便进入反复叠代进化的过程,进化的目标是提高「科学程度」——理论判断与客观事实的逼近程度;进化过程也是「学科成员」——人的成长过程。6月18日
#科学哲学#理论模型不是虚幻的,它实存于人的大脑,可转储于文字。作为一个实体,理论模型有其存在的意义、有被创造的「元过程」和使用的「体过程」,甚至有质有量有结构组成关系。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一个理论模型的元过程,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就是体过程,概念是它的组成元素。6月18日
逻辑实证主义
#科学哲学# 卡尔纳普是对的,一个不知道真假的命题当然于读者没有意义。但是,对读者没有意义的命题并不等于命题不是真理,没有真理性!我们求知是为了寻找真理性的命题,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而不是给自己划一个所谓的意义的圈,把真理拒斥在圈外!
10月14日
我喷,卡尔纳普居然把形而上学归为抒情诗,文学作品, 我顶你个胸。卡尔纳普二货!!
10月14日
#科学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者判断形而上学「无意义的根据」是形而上学的命题没有经验内容,从而无法分辨真假。这个我无法认同。任何能用理智理解的概念都会有经验内容的,我能理解形而上学的命题,故形则上学的命题依然有经验内容,只是这个经验内容与实证主义指有少许区别,至少在形态有一定区别。
10月14日
#科学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者居然拒斥形而上学的理由是,形而上学研究无意义!?这个理由比认为形而上学是纯思辨不足信更加的无知。因为自己解释不了形而上学的实际意义,来完成否定这门学科,行为正中波普尔的名言,含糊、琐碎、不知所云的语言源自理智上的不诚实 、态度上的倦懒或智力上的无能。
10月14日
#科学哲学# 关于科哲第一问题——科学划界,我感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批判理性主义歪楼了。为什么这么说,划界问题的本质是「知识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而证伪主义只是描述了知识分布的特征,而批判理性讲的是「知识生产量」与「知识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知识生产需要理性和批判是不言的前提。
10月13日
------
知识的知识的意义-》学科学,大学学科建设
由于学科和大学的存在的核心是知识——研究、教学,研究知识的本质——知识的知识当然有意义。不但不有意义,在这个时期尤其有意义。
对学科学、本体论研究,重要在于对知识的边界的划定
知识与意见(偏见)
知识与意识
知识与命题
知识与事理
知识与信念
知识与知道
知识与认识、能力
知识本体
例如知识本体有什么样的属性呢?元运动属性呢?体运动属性呢?
d.在古希腊自然哲学发展的后期,认识论问题开始萌芽,如德氏用他的原子论解释人观察的过程;基于对自然哲学发展的怀疑,智者时期智者们正式关注认识问题,但智者、苏氏、柏拉图和亚氏都关注的是知识活动——认识对象,认识过程,没正式指出知识具体是什么东西。因为他们没有从心理的层解释知识本体。
10月29日
#科学哲学# 为什么各科哲流派的观点会互相交叉,并没有形成正面冲突?主要原因是他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清楚的问题。他们无意识的将「科学」定为研究对象,将「知识」等同于真理。科学不应该被定为一门学科的对象,因它的内涵太泛,本体特征不明显,比学科还要弱。科学、大学、学科和知识本体性递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