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昨天。
既然有外人证明自己的文章了得,书生自然信心满满,从茶楼回到家,更加刻苦地读书,写文章。
就这么经过了几个月,乡试如期举行,书生自从换了心以后,读书的效果突飞猛进,原来那些不懂的,读不通的地方都在这短短几个月完全解决了,而且书生每次读书所得都写下来,等每个月和大哥相聚,一起讨论文章。
大哥在这几次讨论以后,发现书生的水平不知不觉已经超过自己很远了,自己还在是人的时候,所做文章怎么也是名列前茅的,如今做了神仙,还比不上一个凡人,可见这七窍玲珑心是何等宝贝。
果不其然,书生顺利通过考试,当上了举人,朝廷对待读书人还有一些优待,每个月都有一定的俸禄,加上大哥原先帮衬的,完全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妻子怀孕在家,可以安心养胎,不用劳作,只要花点钱请个做家务的老妈子就行了。
来年春闱在即,书生不敢怠慢,依然刻苦。可能是乡试成绩过于出众,就连镇所在县的衙门也不敢怠慢,偶尔差人过来询问生活怎么样,有什么需要。看来是想让书生在春闱高中,顺利面见圣上,拔得头筹,当个状元,衣锦还乡,为县上争光。
不久,衙门又差人来说,为了书生能安心读书,生活方便,原本住在镇外的村子里不能为书生提供方便了,前几日在县上的僻静处为书生盘了一个院子,虽地处僻静处,却是个极为方便的所在。这个院子原来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设计的意图就是闹中取静,出门就是县上几条官道中的一条,去哪里都很近,出门热闹非凡,但只要把大门一关,院子里就会出奇地安静,和园中的植物摆放位置,围墙的用料和高度,各种假山,鱼塘的布局都有莫大关系。
衙门的差人又说,这个院子原是县太爷自己居住的,可是一听自己治下的镇上出了一个天才,急忙让出来借给书生,让书生安心读书,在春闱上大放异彩。县太爷也好在述职的时候,为自己的功绩润润色。
书生本来是推辞的,不想在正式进入官场之前和这些当官的有任何瓜葛,怎奈小小村子满足不了妻子要生产的需要,为了能让妻子安稳待产,又和大哥商议了一次,大哥虽也看不上此等巴结的行为,却也明白,山野之地,一旦弟妹临产出了什么意外,可能就叫地地不应,叫天天不应了。自己是神仙不假,却不能时时刻刻保贤弟一家周全,能去县上自然是再好不过,只要自己暗中保护,那些贪官污吏就暂且不用担心了。
于是书生同意了官差的说法,却只说是借,县太爷当初也是说的借,等来年春闱一过就马上搬回自己的屋子。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