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无法分类,所以新奇,所以就想加你为友。
一好友说我是个古怪人,没遇到过我这种的女的语文老师。这评价我一点不稀罕,当年同学、家人都这样说我古怪,至今我老妈还恨铁不成钢地批我不入流。是褒是贬,不管咯。古怪人总要寻觅有邪气的人。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深情也;人无疵者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还记得第一次和杨林柯老师微信交流的内容:我像抖露一串葡萄一样抖出一串喜欢的作家与学者,没想到回应的是其中一个还是他的好朋友,有一个我最喜欢的作家的微信号。网上聊天最大的优点是,网络背后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无关紧要,只要话题对眼,剩下的可以完全忽略不计。
其实知道杨林柯老师是60年代的人后,聊天不但没有障碍,反而增加了很多新奇。放眼四望,别说60后,身边70后很多是陈词滥调的人。我直言不讳:喜欢新奇,喜欢带点邪气的人。
美丽的相遇之二认识到杨老师新奇是从他的教育理念开始,然后看到他读书的广泛。教师堆里待久的人,就像图书馆的古籍书一样发黄没活气,我常常打趣说那些古板的老师是古墓派的传人。有谁说过,真正的教师是看起来最不像教师的人。从杨林柯老师读的书看,你不能猜出他是中学老师,也猜不出他是教语文的。翻看杨老师微信公号上发布的对他生命影响深刻的书,哈哈,没有语文杂志期刊,全都是和语文教学没有直接关系的书。他喜欢的也是我喜欢的,龙应台、王小波、刘瑜,个个都是我欣赏的人。其实他列出来的书单不过是其读的书的冰山一角,后来发现我们都有“雪夜闭门读禁书”的癖好。慢慢的套取了他好多好文章和好书,还收获了一些从未听过的学者作家,如殷海光、何光沪、帕克.帕尔默、克里希那穆提等,更有意思的是,被他称为思想秘密阵地的书架,也被我狡猾地套取了照片。文史哲不分家,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寄居蟹的人是不能成为有料、有趣的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师的课堂就是一部阅读史,尽管没有听过杨老师的课,但根据他的阅读推测,他的课堂一定是流光溢彩,知识与思想齐飞。
最有趣的是我们两个的网络备课。最幸运的事是你遇到一个可以提升你的人,和杨老师地处两省,却正好教了一个年级,用了同样的教材,网络备课几乎成了核心话题。我们交流各自对教材的处理,补充哪些阅读资料,阅读摘抄怎么布置和批改等。还记得上《小狗包弟》,他推荐我狄马的文章,还有胡杰的纪录片,我回之刘瑜和金雁文章。等我上公开课《离骚》,他传我两篇有关反思屈原现象的文章,上完课后,老师们都向我要文章。我很惊呆,选入课本的文章,大多数人上得平淡乏味,但杨老师都能加入更深的东西,丰富拓宽文章的内涵,能从一个主题延宕到另一个主题,时刻进行着生命、生活、爱的教育。能谝是一种功力,语文课需要有看起来的东拉西扯。说东道西的语文教师,绝非一日之功,是日久天长的修炼沉淀结晶。对于徐志摩与三个优秀女性的爱情,一般教师不过是按照花边新闻处理以增添课堂乐趣,但杨老师上升到爱的高度。我们是个禁忌比较多的民族,从家庭到学校,对爱情话题,总是躲躲闪闪,讳莫如深,电视网络里爱情却铺天盖地。高中生正处情窦初开花季,没有不好奇爱情的,现在谈恋爱也是校园里的常态。但爱是需要学习与引导的,不知何为爱,何是正确的爱的方式,爱可能会堕入滥爱、占有、强制等。看过杨老师抓住教育机会对爱情思考与诠释,不得不佩服他的教育智慧与见识。就像他说的教育机会稍纵即逝,一个好的教师要能抓住机会,随时启蒙学生。他主张大语文观,但凡能给学生生活、生命、成长等有震撼的东西,都应该进入课堂。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而他的教学观念里,一桶水哪里得够,一条滔滔奔流的大河才行。
美丽的相遇之二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到底,而有的人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清泉。和杨林柯老师交流,他就属于永远有新鲜的你想不到的地方。教师是一很容易观念固化的群体,太多人在三十岁后就驻足不前,难接受新事物、新玩意。为了传一部电影,我远程指导杨老师安装百度网盘,还真指导成功,后来还远程指导如何下载一些视频等。年轻不能仅指生理年龄,否则老气横秋怎么说。一个人年轻与否,关键看好奇心有无,没有了好奇心,人本质上就是死人。杨老师属于好奇心极大的人,你能很容易“诱惑”他去看一些最新的东西。五十岁以上的老师很多不喜欢看中英文字幕的电影,对海外电影有排斥,尤其排斥一些小众话题电影,但你推荐给杨老师的电影都能接受。
骚客文艺宣传语是“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我算不算是个有趣的灵魂不好说,但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灵魂,并且还跟着这个有趣的灵魂,结识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