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节英语课,从课堂的教学流程来看,这位年轻老师将整节课分为:提问单词,解决英语周报的问题和练习听力三部分。从老师的讲解来看,感觉老师个人的素养没问题,但是我听课过程中发现至少有十名同学或者趴着,或者打盹,感觉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也就是那个别几位同学。我不禁在想:如果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类课堂,一类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另一类是学生讨论激烈的课堂,我宁愿选择哪一类?
新课改最为广大一线教师诟病3的就是:学生讨论激烈,但碍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整堂课的思维深度不够,空有热闹的躯壳。其实我觉得如今高效课堂的理念并非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是追求课堂的高效率。换句话说,如果教师设置问题能具有梯度性,能让学生随着教师问题的设置而实现思维的跃升,那才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要义。但问题是我们很多一线教师把课堂问题设置成为简单的问题,没有梯度性,最后把小学课堂演变成“幼儿园的课堂”,看似热闹,实则简单到无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空有热闹的课堂固然有问题,但我觉得死气沉沉的课堂问题更大。因为空有热闹的课堂好歹至少还算得上低效级别,但学生逐渐跟不上,睡倒一片,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课堂无效。所以课堂形式改成小组合作,哪怕从低效开始,也总是在一点一滴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