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六祖惠能,除了他留下的“肉身舍利”,不得不提的还有他传奇的一生。作为禅宗创立以来逆袭最成功的屌丝,惠能的求佛之路不知该形容为天命所归还是充满运气。
先简单用几个关键词介绍下还俗前的惠能大师:
姓卢,文盲,广东岭南人,父亡,樵夫
本想就这样安稳度过一生的“卢樵夫”,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会有多精彩。
当年,惠能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增加顾客粘性,创新了“柴了么”送柴上门服务。一天,他给客人送柴时碰巧听到了人生中第一部佛经---《金刚经》。
这一听,惠能简直就像触了电,灵魂深处的佛性立刻呼应了经文。
客人好不容易安抚住已经打开了小宇宙的惠能大师,给他指出改变了他一生,也改变了禅宗发展轨迹的地方:“黄梅山东禅寺”。
一听距离遥远,惠能大师心里凉了一截,不忍心抛下母亲一人远去。但母爱的光辉再次撒向了人间,惠能大师的母亲让他去追求自己的本我,不要被她所牵绊。
在母爱的光辉下,惠能大师被照的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感动的泪流满面。
历经万难来到黄梅山的惠能,迎来的却不是想象中友善的小师傅,而是先挨了一发“地图炮”。
东禅寺的住持弘忍大师身为禅宗五祖,也没有逃脱地域歧视为了试探惠能的诚意,故意叫他“獦獠 [gé liáo] ”(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说岭南都是野蛮人,学不了佛法。
惠能大师挨了这一发地图炮,纵然心里有一百万个“what?”但还是冷静地说“人虽有南北,但佛性无南北”。
弘忍大师听到这么有“佛性”的一句话,高兴地差点忍不住对他竖起大拇指。
但他却不敢表现出来,而是让惠能去厨房舂米。
之所以没有当众认可慧根,五祖弘忍也有他的苦衷。虽说佛门乃清静之地,但弟子并非都能六根清净。
作为继承禅宗正统的信物,“木棉袈裟”从释迦摩尼开始就代代相传,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是第28位继承木棉袈裟的人,但他却被抢夺袈裟的同门毒杀。
因此为了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弘忍才有意保护惠能,从来不让惠能上殿听经,只在个别夜里去房里向他指点。
就这样过去了八个月。。。。。。
一天,五祖弘忍突然宣布要对下一届传人进行公开招聘,以偈子决定六祖的归属。
简单地说就是:“我给你们上了这么多年课,现在每个人给我写个心得体会!”
这时候另一个重要的人出现了,他就是五祖的大弟子、东禅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当家神秀!
作为公认的五祖传人,神秀在东禅寺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这帮脑残粉不仅认为神秀是天命所归,还阻止其他人偷写“心得体会”。
在粉丝的拥簇之下,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神秀终于写了一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这首偈子体现了神秀主张的“渐悟”,大概就是鼓励大家常参佛法,修身养性,方能领悟佛法。
五祖看后虽没有评价偈子本身,但要求弟子们按照此法修行。
就在神秀脑残粉们认为六祖归属已定之时,“舂米的岭南文盲”却找人按他口述写了另一首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文一出,东禅寺炸锅。
吵吵闹闹之下,引来了五祖弘忍。他看到惠能的偈子,简直惊得发呆。缓过神后赶紧拿鞋把偈子给擦了,称“未见本心”,脑残粉们这才松了口气。
但虽然嘴上说着不行,身体却很诚实。第二天三更天,弘忍大师悄悄叫来惠能,传授了《金刚经》、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简单却隆重地将衣钵传给了这个不识字的俗家弟子。
为了躲避风头,惠能一路南下隐居整整16载,这期间他也没闲着,用理论联系实际,彻底悟出了佛法。所以他一出山,又是不同凡响。
公元676年,惠能来到广州法性寺。在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两僧在做“风幡之辩”。一个说没有风幡是动不了的,另一个说没有幡风是看不见的,这时候惠能说:“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
此语一出,法性寺炸锅。
作为炸锅专家,惠能成功吸引了印宗法师的注意,联想起“木棉袈裟”已失踪多年,见惠能骨骼惊奇、是学佛奇才,印宗就问他是不是禅宗六祖,惠能轻轻点头,再次引爆全场。
就这样,刚刚还坐在台子上讲经的印宗,赶紧乖乖坐在台下听惠能大师授法。
六祖惠能,归位。
随后惠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扬禅宗,主张“顿悟”,人称“南宗”,传法长达37年之久。而其师兄神秀居东都洛阳,任大唐护国大法师,主张“渐悟”,人称北宗。
多年以后,在无遮大会上,惠能弟子荷泽、神会辩倒了神秀门人崇远、普寂,使得“南宗”成为中国禅宗正统。
而虽神秀的脑残粉比较激进,但他本人对师弟惠能却是这么评价的:“他得吾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法衣,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法。”
细细想来,如果没有神秀的“身是菩提树”,恐怕也不会催生惠能的“何处惹尘埃”。公平的说,弘忍大师座下这两位弟子,都为禅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注嘿呦旅行
不仅有很多历史小故事
还有更多旅游方面的小贴士
网友评论